手腕腱鞘炎是手腕部位腱鞘因机械性摩擦引发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病因有过度劳损、外伤因素及疾病影响,症状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分类包括屈肌腱腱鞘炎和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治疗要点有非药物干预和医疗干预,预防需合理用腕、保持正确姿势、加强锻炼及特殊人群注意。
一、定义
手腕腱鞘炎是指手腕部位的腱鞘因机械性摩擦而引发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腱鞘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起着润滑和保持肌腱活动稳定的作用,当手腕过度活动、慢性劳损等致腱鞘反复摩擦时,易出现炎症反应。
二、病因
1.过度劳损:长期从事频繁手腕屈伸活动的人群,如打字员、织毛衣者、手工劳动者等,由于肌腱在腱鞘内反复摩擦,易引发腱鞘炎,这与长期重复性动作导致腱鞘磨损相关。
2.外伤因素:手腕部曾受急性损伤未完全恢复,或反复轻微外伤累积,可促使腱鞘炎发生。
3.疾病影响: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可能累及手腕腱鞘,诱发炎症。
三、症状表现
1.疼痛:手腕局部疼痛,多为酸痛或刺痛,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可有所缓解,但反复活动后易复发。
2.肿胀:腱鞘炎症刺激可导致局部组织水肿,表现为手腕相应部位肿胀。
3.活动受限:手腕屈伸等活动时可能出现受限,严重者可出现弹响或卡顿,即“扳机指”现象,表现为手指屈伸时突然卡住,需借助外力才能活动。
四、分类
1.屈肌腱腱鞘炎:常见于手指屈肌腱,也可累及手腕屈肌腱,多因手指或手腕频繁屈伸导致肌腱与腱鞘摩擦引发。
2.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发生在手腕桡骨茎突处,此处有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通过的腱鞘,由于频繁活动拇指等,易致该部位腱鞘炎症。
五、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依据患者手腕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典型症状初步判断。
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腱鞘增厚、肌腱肿胀等情况;MRI检查能更精准评估腱鞘及周围组织的病变程度,辅助明确诊断。
六、治疗要点
1.非药物干预:首先让手腕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可通过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还可采用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但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不当操作加重损伤。
2.医疗干预:对于症状较严重者,可考虑局部封闭治疗等,但药物使用仅提及名称,不涉及具体用法;若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影响功能,可能需手术治疗,如腱鞘切开减压术等。
七、预防措施
1.合理用腕:避免长时间、过度重复手腕屈伸动作,工作或活动中定时休息,活动手腕,缓解腱鞘压力。
2.保持正确姿势:使用手腕时保持正确姿势,避免手腕过度弯曲或伸展。
3.加强锻炼:适当进行手腕部肌肉、肌腱的锻炼,增强手腕稳定性,但锻炼要适度,避免过度运动损伤。
4.特殊人群注意:长期从事手工劳作的人群要格外注意手腕保养,儿童若出现手腕腱鞘炎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因其病因可能与儿童特殊的活动方式或发育特点有关,需谨慎处理,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安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