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中老年高发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病,与年龄增长、肥胖、创伤、遗传等因素相关,有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等表现,可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非药物治疗有运动康复、减重、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可缓解疼痛抗炎,严重者手术治疗,老年人需谨慎选治疗方式,肥胖者要科学减重,有创伤史者需定期监测膝关节情况。
一、定义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及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属退行性关节病范畴,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与年龄增长、肥胖、创伤、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病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加,膝关节软骨逐渐发生退变,修复能力下降,是本病的重要危险因素,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明显升高。2.肥胖: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重,加速软骨磨损,肥胖人群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病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体重人群。3.创伤:既往膝关节的骨折、韧带损伤等创伤史,可破坏关节正常结构和力学平衡,增加患病几率。4.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存在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相关的遗传易感性基因,可能影响软骨代谢等过程。
三、临床表现
1.疼痛:早期多为轻中度间歇性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晚期疼痛持续且加剧,可影响夜间睡眠。2.肿胀:关节滑膜炎症、渗出等可导致膝关节肿胀,急性发作时肿胀明显。3.僵硬: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出现关节僵硬感,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活动后可缓解。4.活动受限:随着病情进展,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可出现屈曲挛缩、畸形等,影响行走、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
四、诊断
1.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加重缓解因素等。2.体格检查:检查膝关节有无压痛、肿胀、畸形,测量关节活动度等。3.影像学检查:X线是常用检查方法,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骨赘形成、软骨下骨硬化等;磁共振成像(MRI)可更早发现软骨退变、半月板损伤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
1.非药物治疗:
运动康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膝关节周围肌肉锻炼,如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等,有助于增强膝关节稳定性;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爬山、长时间蹲坐等加重膝关节负担的活动。
减重:肥胖患者减轻体重可显著降低膝关节负重,延缓病情进展。
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超声波、电疗等,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2.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疼痛、抗炎,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3.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方式,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需更谨慎选择治疗方式,优先考虑非药物及保守治疗,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
肥胖人群:减重是关键,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制定科学的减重计划,避免快速减重对膝关节造成额外损伤。
有创伤史人群:应定期监测膝关节情况,出现不适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向骨关节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