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是宫颈管腺体和间质局限性增生突出形成的赘生物,由慢性炎症等诱发,症状多样,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宫颈囊肿是宫颈转化区鳞状上皮取代柱状上皮时腺管口阻塞致分泌物潴留形成,多为生理性变化,一般无症状,较大或感染时需相应治疗,二者在定义、发病机制、外观检查表现、症状、治疗方式上均有不同。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1.宫颈息肉:是宫颈管腺体和间质的局限性增生,并向宫颈外口突出形成的赘生物。多是由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加之子宫有排除异物的倾向,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30~50岁的女性,长期的妇科炎症刺激、分娩、流产、手术操作等因素都可能诱发宫颈息肉。
2.宫颈囊肿:又称纳博特囊肿、宫颈腺囊肿,是宫颈转化区鳞状上皮取代柱状上皮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导致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的囊肿。宫颈囊肿一般是宫颈的生理性变化,通常无明显发病机制相关的高危因素,任何有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女性都可能出现,多见于有过宫颈损伤或慢性炎症的女性。
二、外观与检查表现
1.宫颈息肉:息肉通常为单个或多个,颜色鲜红、质软而脆,呈舌状,可有蒂,蒂宽窄不一,根部可附着在宫颈外口,也可在宫颈管内。通过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外口有单个或多个息肉样物,借助阴道镜检查可更清晰观察其形态。
2.宫颈囊肿:宫颈囊肿一般较小,呈青白色,突出于宫颈表面,内含无色黏液。若囊肿合并感染,则外观可呈淡黄色或白色。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宫颈表面突出多个青白色小囊泡,用阴道镜检查能更明确显示囊肿的分布情况。
三、症状表现
1.宫颈息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时发现。少数患者可有阴道异常出血,如性生活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等,出血量一般较少。若息肉较大,可能会引起白带增多,呈黄色、有异味等情况。对于育龄期女性,宫颈息肉可能会对受孕产生一定影响,因为息肉可能会阻碍精子进入宫腔。
2.宫颈囊肿:一般也无明显自觉症状,通常也是在妇科检查时被发现。但如果宫颈囊肿合并严重的宫颈炎,可能会出现白带增多,白带可呈脓性,伴有下腹或腰骶部疼痛等症状。宫颈囊肿本身一般不会对月经和受孕造成明显的直接影响,但如果是由严重的宫颈炎症引起的宫颈囊肿,可能会间接影响受孕。
四、治疗方式
1.宫颈息肉: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手术。对于较大的息肉或有恶变倾向的息肉,术后需要将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对于年龄较大、多次复发的宫颈息肉患者,需要更加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2.宫颈囊肿: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宫颈囊肿,一般不需要治疗,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观察囊肿的变化情况即可。如果囊肿较大或合并感染,可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或者行穿刺引流术。在治疗宫颈囊肿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生育需求等因素,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物理治疗可能会对宫颈造成一定损伤,需要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