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应如何处理
发生肱骨骨折时先确保患者安全,有伤口出血用清洁敷料按压包扎,患肢明显畸形用木板等临时固定且范围含骨折处上下关节;诊断要采集病史、体格检查,首选X线摄片,必要时行CT及三维重建;治疗分保守(骨折无明显移位等用石膏等固定,定期复查X线并适度功能锻炼)和手术(骨折明显移位等情况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康复早期固定期做手指腕主动活动,中期去除外固定后增肩肘关节活动范围锻炼,后期骨折基本愈合后加强肩肘关节力量训练;特殊人群里儿童多保守治疗且密切随访,老年人考虑骨质疏松及康复谨慎,合并基础疾病者需控制基础病并调整康复锻炼强度。
一、现场初步处理
当发生肱骨骨折时,首先应确保患者安全,避免二次损伤。若有伤口出血,可用清洁敷料按压止血并包扎;若患肢明显畸形,可用木板等临时固定骨折部位,固定范围应包括骨折处上下关节,固定要松紧适度。
二、诊断评估
1.病史采集:了解受伤机制、时间等信息。2.体格检查:观察患肢有无肿胀、畸形、异常活动,检查神经血管功能,如桡神经是否受累等。3.影像学检查:首选X线摄片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必要时行CT及三维重建进一步评估骨折细节,尤其对于复杂骨折。
三、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
适用于骨折无明显移位或经手法复位后位置良好的情况。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固定时间通常为4~6周,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同时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但需避免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骨折明显移位、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多段骨折等情况。2.手术方式:常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如采用钢板、髓内钉等内固定材料恢复骨折端的解剖对位,促进骨折愈合。
四、康复阶段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在不影响骨折固定的情况下,进行手指、腕关节的主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一般伤后1~2周开始。2.中期康复(去除外固定后):逐渐增加肩关节、肘关节的活动范围锻炼,可通过主动或辅助的关节活动度训练,配合物理治疗(如热敷、理疗等)改善关节功能,此阶段一般在骨折固定4~6周后开始。3.后期康复(骨折基本愈合后):加强肩关节、肘关节的力量训练,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可进行抗阻锻炼等,一般在骨折愈合8~12周后逐步进行。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肱骨骨折多为青枝骨折或移位不明显,保守治疗为主,因儿童骨骼再生能力强,固定时间相对较短,但需密切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肢体发育情况,避免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相对缓慢,手术治疗时需考虑骨质疏松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术后康复需更加谨慎,防止再次骨折,同时注意营养支持,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等。3.合并基础疾病者:如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需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前提下处理骨折,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康复时需兼顾基础疾病状况调整锻炼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