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且病变局限于浅层,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刺激及其他因素,病理胃镜下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等、病理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腺体结构基本完整,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诊断靠胃镜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非药物需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儿童患该病多与不良饮食习惯或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要纠正饮食行为规范处理,老年人要关注饮食调养定期复查,大多预后较好但不除因可能反复或发展其他胃部疾病。
一、定义
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一种胃部疾病,是慢性胃炎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病变主要局限于胃黏膜浅层,不涉及胃黏膜深层组织。
二、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p)是引发浅表性胃炎的重要因素,该菌可通过破坏胃黏膜屏障等机制导致胃黏膜炎症反应。
2.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暴饮暴食、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过度饮酒等,会反复刺激胃黏膜,增加患浅表性胃炎的风险。
3.药物刺激: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可损伤胃黏膜,引发炎症。
4.其他因素:精神压力过大、胆汁反流等也可能参与浅表性胃炎的发生,例如长期精神紧张可影响胃肠功能调节,胆汁反流至胃内会对胃黏膜产生化学性损伤。
三、病理表现
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有渗出物,有时可见点状出血或糜烂;病理检查显示胃黏膜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但腺体结构基本保持完整,无腺体萎缩等改变。
四、症状表现
1.上腹部不适:多数患者有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灼热感等,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可因进食相关食物(如辛辣、油腻食物)而加重或缓解。
2.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餐后饱胀、早饱、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表现。
3.其他:少数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但一般症状相对较轻。
五、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胃镜检查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胃镜下观察胃黏膜形态,同时取病变部位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炎症程度及排除其他胃部病变(如胃溃疡、胃癌等)。
六、治疗与非药物干预
1.非药物干预
调整饮食:规律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面食等,同时要戒烟限酒。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浅表性胃炎多与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暴饮暴食等)或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需注意纠正儿童不良饮食行为,若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需在医生评估下规范处理,避免盲目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患浅表性胃炎时,应更加关注饮食调养,避免食用过硬、过冷的食物,定期进行胃镜复查,因为老年人胃部病变变化相对隐匿,需警惕病情进展。
七、预后
大多数浅表性胃炎患者经积极治疗及改善生活方式后,症状可缓解,预后较好。但若未能去除病因,病情可能反复,少数患者可能会发展为萎缩性胃炎等其他胃部疾病,因此需重视对浅表性胃炎的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