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龟头炎由细菌感染引起,病因包括局部卫生差、外伤及免疫力低下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及严重时的糜烂溃疡等,重者有全身症状;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保持清洁、控制基础病等)和药物治疗(据药敏选抗生素);预防需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增强免疫力。
一、定义与病因
细菌性龟头炎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龟头炎症。其常见病因包括局部卫生状况不佳,如不经常清洗阴茎、包皮过长或包茎等导致细菌滋生;外伤、摩擦等造成龟头局部皮肤破损,使得细菌容易侵入引发感染;此外,机体免疫力低下时,也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而患上细菌性龟头炎。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发病,男性中包皮过长者相对更易患病,儿童若存在包茎且未做好清洁也可能发生感染,而有不洁性行为史的人群也可能因特定致病菌感染引发该病。
二、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龟头部位可出现红肿、疼痛,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红斑、丘疹,严重时会有糜烂、溃疡形成,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的性状因致病菌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有的呈脓性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因瘙痒而不断搔抓,成人则更能明确表述局部的疼痛、不适等症状。
全身症状:一般轻型感染全身症状不明显,但若感染较重,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表现,尤其是机体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全身症状。
三、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检查龟头部位的外观,观察红肿、皮疹、溃疡等情况,同时会了解包皮、尿道等相关部位的状况。
实验室检查:通常会取分泌物进行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涂片检查可初步观察到是否有细菌存在以及细菌的形态等;细菌培养则能明确具体的致病菌种类,以便针对性治疗,不同致病菌培养出的结果不同,通过培养可以精准确定病原体。
四、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对于包皮过长或包茎者,在感染控制后可考虑行包皮环切术,以减少复发风险。不同年龄患者清洁方式有差异,儿童需轻柔操作,避免损伤,成人则可正常清洗但要注意力度;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控制血糖有助于病情恢复。
药物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见的有抗生素类药物,但具体药物需依据检测结果确定,不同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敏感性不同,医生会选择最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五、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清洗阴茎和龟头,尤其是包皮过长者,要将包皮上翻清洗,保持局部干燥清洁。不同年龄人群清洗频率可适当调整,儿童可每天清洗,成人一般建议每日清洗一次。
避免不洁性行为:有性行为的人群应注意安全性行为,避免不洁性行为,以减少性传播致病菌感染的风险。
增强机体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对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者等,可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来提高机体免疫力,比如老年人可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饮食上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