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患者搬运前要评估伤情并准备合适工具,搬运时分三人搬运法(三人站同侧分别托相应部位同步抬到担架且保持脊柱水平)和四人搬运法(四人站相应部位同步平托放担架),搬运中需保持脊柱稳定、避免二次损伤、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搬运后要妥善安置患者在担架并尽快转运至医疗救治场所。
一、搬运前准备
1.评估患者情况:首先要对腰椎骨折患者的伤情进行初步评估,了解骨折的严重程度、是否伴有脊髓损伤等情况。比如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简单的体格检查等,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对于有脊髓损伤风险的患者,更要谨慎搬运。
2.准备搬运工具:准备合适的搬运工具,如硬板担架、铲式担架等。硬板担架是常用的工具,要确保其坚固、平整,能够承受患者的体重。铲式担架则可以在不加重脊柱损伤的情况下进行搬运,尤其适用于一些复杂情况。
二、正确搬运方法
1.三人搬运法
人员站位:三名搬运者站在患者同一侧,其中一人托住患者的头部、颈部和肩部,一人托住患者的背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患者的臀部和下肢。
同步动作:三人同时用力,将患者平稳地抬到担架上。在抬起和搬运过程中,要保持患者的脊柱处于水平状态,避免扭曲或弯曲。
2.四人搬运法
人员站位:四名搬运者分别站在患者的头部、肩部、臀部和下肢处。头部的搬运者要托住患者的头部和颈部,肩部的搬运者托住肩部和背部,臀部的搬运者托住臀部,下肢的搬运者托住下肢。
同步动作:四人同时协调用力,将患者平托起来,缓慢放置到担架上。这种方法能够更均匀地分散患者的体重,最大程度地保持脊柱的稳定。
三、搬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保持脊柱稳定:在整个搬运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患者的脊柱处于中立位,避免脊柱的前屈、后伸、旋转等动作。因为任何脊柱的异常活动都可能加重脊髓损伤,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截瘫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和脊柱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要特别注意保持脊柱稳定,避免因搬运不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
2.避免二次损伤:搬运过程中要轻柔操作,避免对患者的骨折部位造成额外的挤压或牵拉。例如,在接触患者骨折部位时要小心,防止加重局部的疼痛和损伤。对于有明显疼痛的患者,可以适当进行安抚,但不要随意移动患者的骨折部位。
3.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在搬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意识等情况。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意识改变等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止搬运,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于老年患者,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搬运过程中更要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的变化。
四、搬运后的处理
1.将患者妥善安置在担架上:确保患者在担架上处于舒适且稳定的状态,再次检查脊柱是否保持中立位。可以用固定带等将患者固定在担架上,防止在转运过程中发生移动。
2.尽快转运至医疗救治场所:搬运完成后,应尽快将患者转运到有条件进行腰椎骨折治疗的医院或医疗科室,以便进一步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在转运过程中,要继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对于儿童患者,转运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保暖和安抚,减少其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