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病史与症状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三方面鉴别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史方面,诱因及不同年龄、性别表现有差异,症状上腹痛程度、伴随表现等不同;实验室检查中血淀粉酶、脂肪酶、血常规表现不同;影像学检查里腹部B超和CT下两者胰腺及周围表现有别。
一、病史与症状特点鉴别
1.病史方面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常有暴饮暴食、胆道疾病等诱因相对较明确的情况。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多有更严重的诱因,如重症胆道感染、大量饮酒后短时间内发作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患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能与先天性胰腺发育异常、感染等相关,老年患者则可能与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导致胰腺血供障碍有关。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特异性,但女性胆道疾病相关诱因可能相对多见。
症状表现: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表现为中上腹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吐后腹痛可暂时缓解。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腹痛剧烈,呈持续性刀割样痛,可向腰背部放射,范围较广,且呕吐后腹痛不缓解。同时,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常伴有休克表现,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还可能出现腹胀进行性加重、发热持续不退等表现,而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一般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发热多为轻度。
二、实验室检查鉴别
1.血淀粉酶和脂肪酶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多明显升高,一般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且其升高的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定完全平行,但通常能反映胰腺的炎性损伤。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血淀粉酶可升高,但也可能正常或降低,因为胰腺广泛坏死时,胰腺细胞释放淀粉酶的能力下降;而血清脂肪酶升高情况与血淀粉酶类似,也存在不典型升高或正常的情况。此外,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可能出现血糖升高,血清正铁血红蛋白阳性等,而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一般血糖多正常,血清正铁血红蛋白多为阴性。
2.血常规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白细胞计数多轻度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常超过15×10/L,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可伴有核左移现象。
三、影像学检查鉴别
1.腹部B超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可见胰腺弥漫性肿大,回声减低,胰周可有少量渗出。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胰腺肿大更明显,轮廓不清,胰腺内可见低回声或无回声区,提示胰腺出血坏死,胰周渗出往往较多,可出现大量腹水等表现。对于儿童患者,腹部B超检查相对简便,但要注意操作时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腹部气体干扰等情况,B超诊断有时会受到一定限制。
2.CT检查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表现为胰腺均匀性肿大,边缘清晰,胰周脂肪间隙存在或稍有模糊。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CT可见胰腺体积明显增大,胰腺内有低密度坏死区,胰周脂肪层消失,可出现胰周积液、胰腺脓肿等并发症,增强扫描时坏死区无强化,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CT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检查参数等,但总体上CT能更清晰地显示胰腺及周围组织的病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