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胃炎病因多样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生活方式及自身免疫等,症状有反复发作腹痛、腹胀、腹泻等,诊断靠胃镜、肠镜、粪便常规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等,非药物干预需饮食调整(清淡易消化等)、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作息等),特殊人群中儿童要注意饮食保暖用药,老年人需营养均衡监测,女性生理期注意保暖和饮食。
一、定义与病因
慢性肠胃炎是胃黏膜及肠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多样,幽门螺杆菌(Hp)持续感染是重要诱因,约60%-90%的慢性活动性胃炎与Hp感染相关;此外,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过度饮酒、吸烟,以及精神长期紧张等也可引发,自身免疫因素也可能参与部分慢性肠胃炎的发病过程。
二、症状表现
患者常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部位不固定;伴有腹胀感,进食后可加重;腹泻也是常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或水样便;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表现,病情迁延不愈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乏力等情况,不同个体症状表现存在差异,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有关。
三、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如有无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还可进行病理活检,明确炎症性质及程度。
2.肠镜检查:用于观察肠道黏膜状态,排查肠道炎症、溃疡、息肉等病变,同样可通过病理活检辅助诊断。
3.粪便常规检查:了解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帮助初步判断肠道是否存在炎症等问题。
4.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等,以明确是否存在Hp感染。
四、非药物干预治疗
1.饮食调整:需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冰镇饮料等;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保证膳食纤维的合理摄取;规律进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例如,可选择米粥、面条、软嫩的蔬菜(如南瓜、胡萝卜等)、瘦肉(适量蒸煮后食用)等。
2.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机体免疫力,但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精神因素可能影响胃肠功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慢性肠胃炎需格外注意饮食,应提供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如婴儿可调整奶量及辅食添加方式,较大儿童避免食用过硬、过凉食物,同时要注意腹部保暖,预防因腹部受凉加重肠胃不适,且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温和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肠胃状况。
2.老年人:老年人慢性肠胃炎患者常存在消化功能减退、营养吸收能力下降等情况,需关注营养均衡,可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如鸡蛋、牛奶等(需根据个体耐受情况),同时要注意定期监测身体状况,因为老年人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若出现病情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3.女性:女性在生理期时肠胃功能可能相对敏感,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刺激肠胃,饮食上除遵循慢性肠胃炎的饮食原则外,可适当增加温热性食物摄入,如热汤、热粥等,以缓解生理期可能出现的肠胃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