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有多种表现,疼痛部位多样,性质程度随病情变化,关节活动范围减小且活动有异常表现,会出现跛行,还伴有患肢肌肉萎缩及相关体征,这些表现会影响患者生活及生长发育等,需及时诊断治疗。
一、疼痛症状
(一)疼痛部位
股骨头坏死常见的疼痛部位是髋关节周围,也可放射至腹股沟区、大腿内侧等区域。在儿童患者中,可能表现为膝关节周围疼痛,易被误诊,这是因为儿童的神经传导特点使得疼痛定位不准确。对于有髋部外伤史或长期使用激素等高危因素的儿童,若出现膝关节周围不明原因疼痛,需警惕股骨头坏死可能。而成年患者疼痛多较典型地出现在髋关节及周围区域。
(二)疼痛性质与程度
疼痛性质可为隐痛、钝痛或刺痛等。早期疼痛可能较轻,呈间歇性,在行走、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可为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站立等日常活动。例如,一些研究表明,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疼痛程度会显著影响其生活质量,导致行走距离明显缩短等情况。
二、关节活动受限
(一)活动范围减小
患者可出现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等活动范围减小的情况。在儿童股骨头坏死中,由于儿童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关节活动受限可能会影响其下肢的正常生长和步态。例如,患儿可能出现跛行,步态异常,这是因为髋关节活动受限导致下肢运动不协调。成年患者则会表现为不能正常弯腰、下蹲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穿衣、洗澡等活动都受到限制。
(二)活动时的异常表现
在活动髋关节时,可能会出现弹响、卡顿等异常表现。这是由于股骨头坏死导致关节面不平整,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摩擦增加或结构异常所致。对于有长期大量饮酒或使用激素等病史的人群,若出现髋关节活动时的弹响、卡顿等情况,应高度怀疑股骨头坏死的可能,需及时就医检查。
三、跛行
(一)跛行特点
患者行走时可出现跛行,这是因为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以及股骨头坏死导致的下肢力线改变等因素引起。儿童股骨头坏死导致的跛行可能更为明显,且可能伴有患肢缩短的表现。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患肢缩短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其双下肢的平衡发育,进而影响身高及身体的正常生长。成年患者的跛行则与病情的进展程度相关,病情越重,跛行越明显。
(二)跛行对生活的影响
跛行会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降低生活自理能力,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儿童患者,可能会因为跛行而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因此,对于出现跛行的患者,需要及时明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康复干预。
四、其他表现
(一)患肢肌肉萎缩
由于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患肢长期得不到有效使用,可出现肌肉萎缩现象。在儿童患者中,肌肉萎缩可能会影响其下肢的正常发育,导致肌肉力量不足等问题。对于成年患者,肌肉萎缩会进一步加重行走困难等症状,降低生活质量。
(二)体征表现
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可能会发现髋关节压痛、Thomas征阳性等体征。Thomas征阳性提示髋关节存在屈曲挛缩等情况,这与股骨头坏死导致的髋关节病变密切相关。通过这些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等可以辅助诊断股骨头坏死。例如,在一些临床研究中,Thomas征阳性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再结合X线、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结果,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