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由多种疾病引起,疼痛部位因病因不同有差异,性质有隐痛、胀痛等,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人群胃痛特点不同,儿童常哭闹拒食,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女性生理期或受精神因素影响,有基础病史人群需结合病史判断。
疼痛的部位
一般来说,胃痛的位置多在上腹部,也就是胸骨下方剑突周围的区域,但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痛,疼痛部位可能会有一定差异。比如,胃溃疡引起的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偏左,而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疼痛往往在上腹部偏右;胃痉挛导致的疼痛位置相对不固定,可能会在整个上腹部范围内游走性疼痛。
疼痛的性质
隐痛:疼痛程度较轻,呈隐隐作痛的感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常见于慢性胃炎病情相对稳定时,或者一些轻度的胃部不适情况。
胀痛:感觉胃部胀满,有堵塞感,疼痛伴有胀满的感觉,可能是由于胃内气体积聚、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比如进食过多产气食物后出现的胃部胀痛。
刺痛:疼痛较为尖锐,像针刺一样,可能是胃黏膜受到某种刺激,如溃疡面受到胃酸刺激时可能出现刺痛感。
绞痛:疼痛较为剧烈,呈阵发性的痉挛性疼痛,常见于胃痉挛时,往往是由于饮食不当、腹部着凉等因素诱发,疼痛来势较猛。
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当胃痛比较明显时,常常会伴有恶心,严重时可出现呕吐,比如急性胃炎患者可能会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症状,将胃内的contents吐出后可能会暂时缓解胃部不适。
反酸、烧心:胃内胃酸分泌过多时,会出现反酸现象,即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至口腔,同时伴有胸骨后烧灼感,也就是烧心感,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比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常常在空腹时出现反酸、烧心伴有胃痛的情况。
食欲不振:胃痛会影响胃部的消化功能,导致患者食欲下降,不想进食,长期如此可能会引起体重减轻等问题,尤其对于一些慢性胃病患者,长期食欲不振会影响营养摄入。
嗳气:表现为胃内气体从口腔排出,可伴有酸臭味,多是由于胃内气体积聚,通过食管排出体外,常见于消化不良、胃炎等情况。
黑便:如果胃痛是由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引起,且溃疡累及血管导致出血时,可能会出现黑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因为血液经过肠道消化后会变成黑色,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检查。
不同人群的胃痛特点
儿童:儿童胃痛可能表述不太准确,常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可能与饮食不规律、感染等因素有关,比如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儿童可能会出现反复的腹痛,以脐周及上腹部为主,同时可能伴有口臭、消瘦等表现,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儿童的异常表现。
老年人:老年人胃痛症状可能不典型,有时疼痛程度较轻,容易被忽视,而且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胃痛可能会掩盖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老年人患心肌梗死时也可能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所以老年人出现胃痛时更要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女性:女性在生理期时,可能因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胃部不适症状可能会加重,另外,一些女性患者患胃部疾病可能与精神因素有关,比如长期焦虑、紧张等情绪可能导致胃痛发作,需要关注女性的心理状态对胃部症状的影响。
有基础病史人群:比如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发生胃痛时要注意是否是糖尿病胃轻瘫引起,这类患者除了胃痛外,还可能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且症状往往与血糖控制情况有关;有胃部手术史的患者出现胃痛,要考虑是否有吻合口溃疡、残胃炎等情况,需要结合既往病史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