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子宫切除术护理包含术前全面评估患者身体与心理状态并做皮肤准备,术中配合手术操作,术后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护理切口与管道、观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尿潴留等并发症并进行饮食和活动康复指导,特殊人群如老年、年轻及合并基础疾病者有针对性个性化护理要点。
一、术前护理
1.评估与准备
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了解心肺功能等基本情况,评估手术耐受性。针对不同年龄患者,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基础疾病,需更细致评估其心脑血管等功能状态;育龄女性需关注其心理状态,因手术可能对生育等产生影响。
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全子宫切除术的目的、方法、预期效果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
2.皮肤准备
按手术要求进行腹部及会阴部皮肤清洁备皮,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尤其对于皮肤敏感或有基础皮肤问题的患者需特别留意。
二、术中护理
1.配合手术操作
协助医生摆放合适手术体位,确保患者舒适且利于手术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向医生反馈异常情况。
三、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持续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每0.5-1小时观察并记录1次,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对于老年患者或术后可能出现循环功能不稳定的患者,需加强监测频率。
2.切口护理
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若发现敷料渗湿及时更换。注意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对于糖尿病患者等切口愈合风险较高的人群需格外关注切口情况,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感染措施。
3.管道护理
妥善固定尿管、引流管等,保持管道通畅,防止扭曲、受压、脱落。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并准确记录,如腹腔引流液出现异常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对于儿童患者,管道护理需更加精细,防止管道误拔等情况。
4.并发症观察与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术后早期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及被动活动,对于高龄、长期卧床等高危人群,可遵医嘱使用气压治疗等预防措施。
尿潴留: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可采用诱导排尿等非药物方法促进排尿,对于经诱导仍无法排尿者,按医嘱进行处理。
5.康复指导
饮食:术后逐渐恢复饮食,从流质、半流质过渡到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瘦肉、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促进机体恢复,尤其注意为营养不良患者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
活动:指导患者早期床上活动,如翻身、四肢活动等,术后24小时可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等,对于体质虚弱患者活动量需循序渐进。
四、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1.老年患者
需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密切关注其心肾功能变化,调整补液速度和量,饮食上注意清淡易消化,保证营养摄入同时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2.年轻患者
除关注手术本身影响外,需重点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因手术可能导致的生育相关心理压力等,告知其术后康复及后续生活注意事项,帮助其尽快适应身体变化。
3.合并基础疾病患者
如合并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保持切口清洁,加强血糖监测;合并高血压患者需平稳控制血压,术中术后注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等,根据不同基础疾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确保护理措施贴合患者基础疾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