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发病与女性性激素相关,多数无症状,部分有月经改变等症状,常用超声等检查,治疗视情况而定;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病变,多发生于经产妇,有进行性加重痛经等症状,常用超声等检查,治疗结合多种因素。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1.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及少量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多呈球形结节状,可单发或多发,其发病可能与女性性激素相关,雌激素能促进肌瘤生长。
2.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弥漫或局限性病变,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主要是异位的内膜腺体在子宫肌层内周期性出血,导致子宫肌层弥漫性增厚或形成局限结节。
二、症状表现
1.子宫肌瘤: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改变,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还可能有腹部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如压迫膀胱出现尿频、压迫直肠出现便秘等),一般疼痛症状相对较少,除非肌瘤发生红色变性等特殊情况才会出现较剧烈腹痛。不同年龄患者症状可能有差异,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生育相关影响,年长患者可能更关注绝经后肌瘤是否会萎缩等情况;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肪饮食可能增加肌瘤发生风险;有子宫肌瘤病史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肌瘤变化。
2.子宫腺肌症:主要症状是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深部及腰骶部,且呈周期性发作,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整个经期,还常伴有经量过多、经期延长,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孕,疼痛症状相对子宫肌瘤更突出且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年龄方面多见于经产妇,生活方式上可能与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有关,有子宫腺肌症病史患者需注意经期保健等。
三、检查方法
1.子宫肌瘤:超声检查是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肌瘤的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部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磁共振成像(MRI)对肌瘤内部结构分辨率更高,能更准确判断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等;年龄较小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过度辐射,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检查方式,生活方式相关检查一般不直接针对子宫肌瘤,但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降低风险,有肌瘤病史患者超声复查间隔时间需遵医嘱。
2.子宫腺肌症: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均匀性增大,肌层增厚,后壁明显,有时可见点状回声,MRI检查可更清楚显示子宫肌层内异位内膜病灶,血清CA125可轻度升高,但特异性不高;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需考虑其生理状态,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可作为辅助分析病因的参考,有子宫腺肌症病史患者检查时要配合医生准确提供病史信息。
四、治疗原则
1.子宫肌瘤:若肌瘤小且无症状,一般定期随访观察;若肌瘤较大或症状明显,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等),也可考虑介入治疗等;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方案选择不同,年轻有生育需求患者倾向于保留子宫的治疗方式,年长无生育需求患者可能更倾向子宫切除等方式,生活方式调整可作为辅助,比如保持健康体重等,有肌瘤病史患者术后需注意康复和定期复查。
2.子宫腺肌症:治疗需结合患者症状、年龄和生育要求等,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或近绝经期患者可试用药物治疗,如释放激素激动剂等,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年龄较大患者可能更倾向于简单有效的治疗方式,生活方式方面注意经期保健等,有子宫腺肌症病史患者治疗后需关注复发等情况及相应后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