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摔伤骨裂后处理包括急性期卧床休息、疼痛管理,复位与固定,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及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疼痛明显可采取相应措施;复位有手法和手术,固定分内外固定;药物促愈合需遵医嘱;康复分早期和后期;要预防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并针对性处理,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急性期处理
1.卧床休息:腰椎摔伤骨裂后,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一般需要卧床2-3周,之后可佩戴腰围逐渐下床活动。卧床休息有助于减少骨折部位的进一步损伤,促进血肿吸收和组织修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严格遵循卧床休息的要求,避免过早活动导致骨折移位等不良后果;老年患者卧床时要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可定时翻身、拍背等。
2.疼痛管理:可通过抬高患肢等方法减轻局部肿胀,从而缓解疼痛。如果疼痛较为明显,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非药物镇痛方法,如局部冷敷(受伤早期72小时内),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对于儿童患者,冷敷时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避免对娇嫩的皮肤造成伤害;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更要密切关注冷敷情况。
二、复位与固定
1.复位:如果骨裂有明显移位,可能需要进行复位。复位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等。手法复位是通过医生的手法操作使骨折端恢复正常解剖关系,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柔韧性较好,部分可通过轻柔的手法复位;手术复位则适用于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困难或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等情况。
2.固定:复位后需要进行固定,固定方法有外固定和内固定。外固定常用的有腰围外固定、石膏固定等,外固定适用于大多数腰椎骨裂患者;内固定则是通过手术植入钢板、螺钉等固定装置,适用于骨折移位明显、不稳定或合并其他复杂情况的患者。儿童患者在固定时要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和方式,避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固定后要注意观察固定部位的皮肤情况,防止皮肤受压等问题。
三、药物治疗
主要是根据情况使用一些药物来促进骨折愈合和减轻炎症等,例如可使用促进骨代谢的药物,但具体药物需遵医嘱,儿童患者要特别谨慎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老年患者在用药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
四、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可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如肌肉收缩舒张练习,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要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强度要适中;老年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2.后期康复:随着骨折的逐渐愈合,可逐渐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如进行腰背肌锻炼等,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恢复腰部功能。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康复训练的和强度会有所不同,需要个体化制定康复方案。
五、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要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对于儿童患者要帮助其拍背促进痰液排出;老年患者要定期翻身、拍背,必要时可使用祛痰药物等。
2.压疮:卧床患者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使用气垫床等预防压疮。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更要注意皮肤护理;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压疮风险更高,要加强护理。
3.下肢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患者下肢静脉回流不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可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等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儿童患者和老年患者都要注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儿童患者可适当进行被动的下肢活动,老年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抗凝药物预防,但要严格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