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断裂修复术后康复锻炼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早期有静态活动和肌肉等长收缩,中期含主动屈伸和抗阻力锻炼,后期包括精细动作和力量耐力综合锻炼,锻炼中要观察手指情况,遵循个体化原则,异常即停医。
一、早期康复锻炼(术后1-2周)
1.静态活动
手指轻度屈伸活动:在肌腱断裂修复术后早期,可进行手指的轻度被动屈伸活动。例如,健侧手指帮助患侧手指进行缓慢的屈伸动作,每次屈伸保持数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这样可以保持手指的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配合度可能较差,家长需要轻柔且耐心地协助进行活动,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再次损伤;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控制活动强度和时间,防止血糖波动影响恢复。
2.肌肉等长收缩
进行手指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即患侧手指保持不动,手指肌肉用力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这种锻炼可以维持肌肉的力量,避免肌肉萎缩。老年人进行等长收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因为老年人肌肉力量相对较弱,过度用力可能导致不适;对于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要在血压稳定的情况下进行,避免因肌肉收缩导致血压骤升。
二、中期康复锻炼(术后2-6周)
1.主动屈伸活动
逐渐增加患侧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范围。患者可以自行缓慢地进行手指的屈伸动作,从较小的活动度开始,逐渐增大。例如,先从手指能弯曲90°左右开始,慢慢尝试增加到120°等。每次活动持续10-15分钟,每天3-4次。对于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加快活动速度和增大活动范围,但要以不引起疼痛和不适为度;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或年龄较大的患者,活动范围和速度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
2.抗阻力锻炼
可以开始进行抗阻力的轻度锻炼。比如使用弹力带,将弹力带一端固定,患侧手指握住弹力带另一端进行屈伸对抗。开始时弹力带的阻力要小,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阻力。每次抗阻力锻炼持续5-10分钟,每天2-3次。儿童患者进行抗阻力锻炼时要选择非常轻的阻力,因为儿童肌肉力量较弱,避免过度用力影响肌腱修复;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进行抗阻力锻炼时要密切关注手指的活动协调性,防止因协调问题导致再次损伤。
三、后期康复锻炼(术后6周以上)
1.精细动作锻炼
进行精细动作的训练,如捡拾小物件、用患侧手指进行捏握动作等。可以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进行练习,逐渐提高手指的精细运动能力。每次练习15-20分钟,每天3-4次。老年人进行精细动作锻炼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因手部力量和灵活性下降导致物体掉落受伤;对于有手部既往病史如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在进行精细动作锻炼时要注意保暖和适度,防止关节炎症加重。
2.力量和耐力综合锻炼
进一步加强手指的力量和耐力锻炼。可以进行抓握哑铃等锻炼,从较轻的重量开始,逐渐增加重量。同时延长锻炼的时间和频率。例如,使用1-2公斤的哑铃进行抓握,每次锻炼20-30分钟,每天2-3次。年轻且康复状况良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哑铃重量和锻炼强度;对于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要选择合适的重量进行锻炼,避免因重量过大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在整个锻炼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手指的感觉、活动范围和疼痛情况。如果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同时,锻炼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