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发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急性肠胃炎发烧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病原体感染(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引发)、饮食因素(食物中毒、食物过敏等)、其他因素(环境因素如腹部着凉、过度劳累,基础疾病影响如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影响引发)。
一、病原体感染导致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肠胃炎发烧较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感染。轮状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同时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发热。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后,患儿体温多在38℃-39℃左右,可伴有腹泻、呕吐等症状。
诺如病毒也是常见的引起急性肠胃炎发烧的病毒,它在人群中传播迅速,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传播。诺如病毒感染人体后,会侵犯肠道上皮细胞,引发炎症,进而导致发热,发热程度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也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是较为常见的引起急性肠胃炎的细菌。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可污染食物等进入人体肠道,在肠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发烧。例如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患儿除了有腹泻、腹痛等症状外,体温可升高,一般为中等度发热。
沙门氏菌感染也可引发急性肠胃炎发烧。沙门氏菌可存在于被污染的肉类、蛋类等食物中,人食用后,沙门氏菌在肠道内繁殖,引起肠道炎症,导致发热,体温可波动在38.5℃左右,同时伴有腹泻、呕吐、腹痛等表现。
二、饮食因素导致
1.食物中毒
食用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是导致急性肠胃炎发烧的常见饮食因素。例如食用了变质的海鲜,海鲜中可能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副溶血性弧菌产生的毒素会引起人体肠道的炎症反应,进而出现发烧症状,同时伴有腹痛、腹泻、呕吐等。
食用了被有毒物质污染的食物,如误食了毒蘑菇等,毒蘑菇中的毒素会刺激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导致急性肠胃炎并引起发烧,患者除了有胃肠道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
2.食物过敏
某些人可能对特定的食物过敏,如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当食用含有牛奶蛋白质的食物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抗原,引发免疫反应,累及肠道时可导致急性肠胃炎,同时伴有发热症状,发热一般为低热,但也有个体差异,还可伴有皮肤瘙痒、皮疹、腹泻等表现。
三、其他因素导致
1.环境因素
腹部着凉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急性肠胃炎发烧。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腹部着凉后,肠道蠕动加快,容易出现肠道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发热,一般体温在37.5℃-38.5℃左右,同时可能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过度劳累也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力,使人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急性肠胃炎发烧。例如长时间熬夜、高强度体力劳动后,机体免疫力下降,若此时接触了病原体,就容易出现肠道感染,导致发烧及胃肠道不适症状。
2.基础疾病影响
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更容易发生各种病原体感染,包括引起急性肠胃炎的病原体,从而出现发烧等症状。因为其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病原体在体内大量繁殖,引发肠道炎症和发热。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发生肠道感染导致急性肠胃炎发烧。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同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使得肠道感染后容易出现发热等炎症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