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包括上皮性肿瘤(浆液性、黏液性、子宫内膜样肿瘤有良、交界、恶性之分,各有特点及相关因素)、生殖细胞肿瘤(畸胎瘤分良恶、无性细胞瘤、内胚窦瘤有各自特点及发病相关)、性索间质肿瘤(颗粒细胞瘤分成人和幼年型、支持-间质细胞瘤分良恶有不同表现及相关因素)、转移性肿瘤多由其他部位原发肿瘤转移而来,需结合原发肿瘤综合诊治
一、上皮性肿瘤
1.浆液性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良性浆液性囊腺瘤多为单房,壁薄,囊内为清亮浆液;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上皮细胞复层化但无间质浸润;恶性浆液性囊腺癌则生长迅速,囊壁可见乳头,常伴有腹水,可转移至盆腔及腹腔脏器,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与长期的炎症刺激、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可能有关,其发生发展与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等分子机制密切相关。
2.黏液性肿瘤:同样有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之分。良性黏液性囊腺瘤多为多房,囊内充满胶冻样黏液;交界性黏液性肿瘤上皮细胞增生且有轻-中度异型;恶性黏液性囊腺癌则瘤体较大,囊壁可见乳头或实质区,常转移至腹膜,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病因与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调控等因素有关,在分子水平上也涉及多种基因的异常改变。
3.子宫内膜样肿瘤:良性子宫内膜样肿瘤较少见,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也不多见,恶性子宫内膜样癌较多见,其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与子宫内膜癌相似,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可能与长期雌激素刺激导致子宫内膜异常增生进而恶变有关,分子层面有相关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参与调控。
二、生殖细胞肿瘤
1.畸胎瘤:分为成熟畸胎瘤(良性)和未成熟畸胎瘤(恶性)。成熟畸胎瘤又可分为囊性成熟畸胎瘤(皮样囊肿)和实性成熟畸胎瘤,囊性成熟畸胎瘤最为常见,内含皮肤、毛发、牙齿、骨骼等多种组织成分;未成熟畸胎瘤含有未成熟的胚胎组织,恶性程度较高,好发于青少年及儿童,女性多见,其发生与生殖细胞的异常分化有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生殖细胞分化异常导致肿瘤形成。
2.无性细胞瘤:属于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好发于青春期及生育期女性,瘤细胞形态类似原始生殖细胞,对放疗敏感,其发病机制与生殖细胞的基因表达异常等有关,可能是在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相关基因调控失常导致肿瘤发生。
3.内胚窦瘤(卵黄囊瘤):恶性程度极高的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儿童及年轻女性,瘤细胞能产生甲胎蛋白(AFP),是其重要的肿瘤标志物,肿瘤多为单侧,体积较大,切面部分囊性,组织形态多样,发病与生殖细胞向卵黄囊分化过程中的异常调控有关。
三、性索间质肿瘤
1.颗粒细胞瘤:分为成人型和幼年型。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多为低度恶性,可分泌雌激素,患者常出现月经紊乱、绝经后出血等症状;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为高度恶性,多见于幼女及年轻女性,肿瘤生长迅速,其发病与基因异常,如FOXL2基因的突变等有关,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幼年型则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2.支持-间质细胞瘤: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良性支持-间质细胞瘤少见,交界性也不多见,恶性支持-间质细胞瘤有男性化表现,如出现多毛、声音变粗等,好发于育龄女性,与性腺间质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调控异常有关。
四、转移性肿瘤
1.来源:多由身体其他部位的原发性肿瘤转移而来,如胃肠道、乳腺、肺部等部位的肿瘤转移至卵巢,转移途径主要有直接蔓延、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等,好发于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其在卵巢的表现因原发肿瘤不同而有差异,在诊断和治疗上需结合原发肿瘤情况综合考虑,女性无论年龄大小,若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卵巢的情况,都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