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与新冠病毒感染在病因、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和预后方面均有不同。风寒感冒多因劳累吹风受凉等致风寒之邪侵袭,秋冬多见,症状为怕冷明显等,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改变,以辛温解表治疗为主,多数预后良好;新冠病毒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症状多样,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可诊断,治疗分情况,大部分预后良好但重型等预后差且可能有后遗症。
一、病因方面
1.风寒感冒:多因劳累后吹风受凉等致风寒之邪侵袭肌表,中医认为人体正气稍虚时,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使卫表不和而发病,一般季节以秋冬多见,与个人劳累、着凉等生活方式相关,若本身体质偏阳虚,更易受风寒之邪侵袭。
2.新冠病毒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病毒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与个体是否接触病毒传染源密切相关,生活方式中如聚集性活动等会增加感染风险,无明显特定季节高发规律,但不同季节流行情况有差异。
二、症状表现方面
1.风寒感冒:主要症状为怕冷明显、发热较轻,鼻塞流清涕,咳嗽咯白稀痰,头痛,身体酸痛,舌苔薄白,一般全身症状相对局限,以体表感受风寒之邪导致的不适为主,不同年龄人群可能表现略有差异,儿童可能除上述症状外,可能有食欲减退等表现,但总体症状围绕风寒束表引起的一系列表现。
2.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多样,有发热(可为低热、中热或高热)、干咳、乏力,部分人有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表现,病情轻重不一,儿童感染后症状可能相对成人更不典型,如可能以胃肠功能紊乱等为主要表现,成人中也有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等不同临床类型,症状表现范围更广且个体差异较大。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1.风寒感冒:一般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改变,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稍偏低,淋巴细胞计数可正常,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多无明显升高,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表现进行诊断。
2.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呈阳性可明确诊断,血常规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及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重型、危重型患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等,有相应实验室指标变化特点。
四、治疗原则方面
1.风寒感冒:以辛温解表为原则,可采用中药如感冒清热颗粒等(具体药物需根据中医辨证),同时注意休息、多喝温水,促进机体恢复,不同年龄人群休息和饮水要求需适配,儿童需保证充足睡眠,适量饮用温水,成人同样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加重病情。
2.新冠病毒感染:轻型和普通型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重型、危重型则需要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目前有针对新冠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在特定人群中使用,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方案有差异,儿童要特别注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等情况。
五、预后方面
1.风寒感冒:多数预后良好,经过适当治疗和休息,一般1-2周左右可痊愈,年龄较小儿童或体质较弱者若未及时治疗可能病程稍有延长,但总体预后较好,一般不会留下严重后遗症,不同年龄恢复时间略有不同,儿童相对成人恢复可能稍快些,但也需合理护理。
2.新冠病毒感染: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多在2-3周恢复,重型、危重型患者预后较差,可能有肺部纤维化等后遗症,不同年龄预后有差异,儿童感染后多数预后较好,但也有个别重症情况,老年人等有基础疾病人群预后相对更需关注,要根据个体情况评估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