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盆腔痛(多为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约80%患者出现,与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有关,育龄期高发)、性交痛(性交时或后盆腔痛,异位病灶累及相关部位时引发)、直肠痛(经期明显,直肠坠胀疼痛,便意难缓解,易被肠道功能紊乱病史掩盖加重);肠道相关症状有排便异常(便秘因病灶压迫直肠,腹泻等因病灶累及黏膜,约30%-40%患者便秘,部分大便带血)、里急后重感(频繁便意但排便量少,经期加重,老年需警惕肠道其他病变);其他症状有泌尿系统症状(侵犯膀胱致尿频等,易被误诊)、不孕(约50%-70%患者合并,影响盆腔环境及胚胎着床)。
一、疼痛症状
1.盆腔痛
多为继发性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趋势,疼痛程度和发作时间个体差异较大。从月经前1-2天开始出现,月经第1天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可持续整个经期。研究表明,约80%的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盆腔痛,其机制与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盆腔内受激素影响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及局部纤维化有关。育龄期女性是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发人群,此阶段女性激素水平变化明显,更易诱发疼痛症状。
2.性交痛
表现为性交过程中或性交后盆腔部位疼痛。当异位病灶累及直肠子宫陷凹或直肠阴道隔时,性交时宫颈受到碰撞及子宫收缩上提,会刺激异位病灶引发疼痛。这种疼痛会影响患者的性生活质量,进而对夫妻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于有生育需求且处于育龄期的女性,可能会因心理压力等因素进一步加重病情。
3.直肠痛
在月经期尤为明显,患者可感觉直肠部位坠胀、疼痛,有便意但排便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侵犯直肠黏膜或肌层,在月经周期中随着激素变化出血,刺激直肠周围神经导致疼痛。对于有长期便秘或腹泻等肠道功能紊乱病史的女性,直肠痛症状可能会被掩盖或加重,需要仔细鉴别。
二、肠道相关症状
1.排便异常
便秘:异位病灶可能压迫直肠,导致直肠腔狭窄,影响粪便通过,从而引起便秘。有研究发现,约30%-40%的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便秘症状。一些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女性,本身肠道蠕动就相对缓慢,再合并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便秘情况可能更为严重。
腹泻或大便性状改变:当异位病灶累及直肠黏膜时,可能影响直肠的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导致腹泻或大便变稀、不成形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大便带血的情况,但一般量较少,与痔疮等疾病引起的大便带血有所不同,需要通过进一步检查来鉴别。
2.里急后重感
患者总有频繁的便意,但每次排便量很少,感觉直肠内有排空不尽的感觉。这是由于异位内膜组织刺激直肠黏膜,使直肠敏感性增高所致。处于经期的女性,里急后重感往往会加重,因为经期激素变化会进一步刺激异位病灶。对于老年女性,若出现里急后重感,需要警惕肠道其他病变的可能,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其他症状
1.泌尿系统症状
当异位病灶侵犯膀胱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甚至可能出现血尿。这是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侵犯膀胱黏膜,在月经周期中出血刺激膀胱引起。对于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或长期服用影响泌尿系统药物的女性,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泌尿系统症状可能会被误诊,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全面检查。
2.不孕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影响盆腔内环境,导致输卵管粘连、扭曲,影响卵子的拾取和运输;同时,异位病灶释放的一些炎性介质会影响胚胎的着床,从而增加不孕的风险。据统计,约50%-70%的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有不孕。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年轻女性,不孕是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需要尽早进行评估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