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主要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引起原因包括血源性感染、创伤性感染、蔓延性感染。血源性感染是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病灶细菌经血液循环达骨髓,儿童因骨骼生长发育特点及免疫系统不完善易发生,成年人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增加风险,长期营养不良、有皮肤或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等是相关因素;创伤性感染由开放性骨折致外界细菌入骨髓腔或医疗器械操作污染引起,高危职业者、有骨折史或曾接受骨髓穿刺等医疗操作人群风险高;蔓延性感染是邻近组织感染蔓延至骨髓,糖尿病患者足部感染易蔓延,老年人抵御能力弱,有脊柱结核等邻近组织感染病史人群风险高。
一、血源性感染
1.发生机制
当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感染病灶时,例如皮肤疖肿、扁桃体炎等,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髓部位。儿童由于骨骺板附近的微小终末动脉与毛细血管往往更为弯曲,形成血管襻,细菌更容易在此处停滞繁殖。在年龄方面,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使得血源性骨髓炎在儿童中的发生相对较多。对于儿童来说,其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细菌入侵后血行播散导致骨髓感染。
成年人如果存在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和血液循环状态,也可能增加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生风险。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身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血液循环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使得细菌更易在骨髓部位定植。
2.相关因素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营养不良会影响身体的整体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易感性,从而间接增加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生几率。比如长期偏食、挑食的人群,可能存在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缺乏,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病史方面,有过皮肤感染未及时控制、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等情况,都可能成为血源性骨髓炎的诱因。
二、创伤性感染
1.发生机制
开放性骨折是常见的导致创伤性骨髓炎的原因。当骨折部位皮肤破损,外界的细菌直接进入骨髓腔引起感染。例如,严重的车祸导致的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细菌很容易侵入骨髓,引发骨髓炎。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的开放性骨折由于其自身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相对较弱,发生骨髓炎的风险可能更高。而且儿童在受伤后如果伤口处理不及时、不恰当,更易导致细菌感染骨髓。
医疗器械操作也可能引起创伤性骨髓炎,如进行骨髓穿刺、植入假体等医疗操作时,如果消毒不严格或操作过程中细菌污染,就可能引发骨髓感染。在不同性别方面,这种情况在男女中的发生几率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不同年龄人群对医疗器械操作相关感染的易感性不同,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医疗器械操作相关感染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
2.相关因素
生活方式中,从事高危职业(如建筑工人、矿工等),发生开放性骨折的风险较高,进而增加创伤性骨髓炎的发生概率。病史方面,有过骨折史、曾接受过骨髓穿刺等医疗操作的人群,再次发生创伤性骨髓炎的风险相对增加。
三、蔓延性感染
1.发生机制
邻近组织的感染蔓延至骨髓是另一种常见原因。例如,足部的感染(如糖尿病足)可蔓延至骨骼,引起骨髓炎。糖尿病患者由于足部神经病变和血液循环障碍,足部感染更容易发生,且感染容易向周围组织包括骨骼蔓延。在年龄方面,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相对较差,对于邻近组织感染蔓延至骨髓的抵御能力更弱。对于女性来说,如果存在足部卫生不良等情况,也可能增加足部感染蔓延至骨髓的风险,但相对而言,年龄因素在此类情况中的影响更为突出。
脊柱结核等疾病也可能蔓延至脊柱骨髓,引起骨髓炎。脊柱结核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都可能发生,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相对不稳定,更容易受到结核杆菌感染,且感染后更易蔓延至脊柱骨髓。
2.相关因素
生活方式上,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足部感染的风险增加,从而增加蔓延性骨髓炎的发生可能。病史方面,有脊柱结核等邻近组织感染病史的人群,发生蔓延性骨髓炎的风险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