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初期有多种症状表现,疼痛方面活动时明显、静息有萌芽,关节有轻微肿胀且与活动相关,晨起或静止后有关节僵硬且活动后缓解,活动范围轻度减小且随病情进展加重,部分有膝关节响声,不同人群有差异且生活方式等有影响。
一、疼痛表现
1.活动时疼痛:初期膝关节炎患者在行走、上下楼梯、蹲下站起等活动时,膝关节会出现疼痛。这是因为关节活动时,受损的关节结构相互摩擦或刺激周围神经所致。例如,长时间行走后膝关节前方或内外侧会有酸痛感,上下楼梯时疼痛可能更为明显,尤其在下楼梯时,膝关节屈曲负重增加,疼痛可能更突出。这种疼痛与活动量相关,休息后可有所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疼痛。
2.静息痛萌芽:部分患者初期可能在静息状态下也会有轻微疼痛,不过相对活动时疼痛程度较轻。这可能与夜间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相对缓慢,关节内环境变化对疼痛感受器刺激有关。
二、关节肿胀
1.轻微肿胀:初期膝关节炎可能出现关节轻度肿胀,多因关节滑膜受到炎症刺激,导致滑膜分泌滑液增多,而吸收减少,引起关节腔积液,从而表现为关节肿胀。肿胀一般不明显,可能仅能感觉到关节比平时稍饱满,外观上可能无明显的红肿,但用手触摸能发现关节周围组织有轻微增厚感。比如患者自我感觉膝关节前方皮肤下组织有膨出,按压时有轻度的饱满感。
2.肿胀与活动关系:肿胀程度与活动有一定关联,活动后肿胀可能会稍有加重,休息后部分可缓解,但如果炎症持续进展,肿胀会逐渐加重。
三、关节僵硬
1.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僵硬:患者早晨起床后或长时间坐着、蹲着后,膝关节会有僵硬感,活动不灵活,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这是因为夜间或长时间静止时,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减慢,关节液黏稠度增加,关节软骨、滑膜等组织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活动时相互摩擦或协调需要一定时间来恢复正常。例如,患者早晨起床后感觉膝关节像被“锁住”一样,需要缓慢活动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恢复正常活动度。
2.活动后缓解:经过适当活动后,僵硬感会逐渐缓解,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但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僵硬持续时间会延长,活动后缓解不明显。
四、活动受限
1.轻度活动范围减小:初期膝关节炎患者在膝关节屈伸活动时,活动范围可能会有轻度减小。比如膝关节屈曲角度较正常时略有降低,伸直时也可能不如正常灵活。这是由于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导致膝关节的正常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例如患者发现蹲下时比以前困难,或者伸直腿时感觉不如以前顺畅。
2.活动受限与病情进展关系:随着病情发展,活动受限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行走、上下楼梯等基本活动能力。
五、其他表现
1.膝关节响声:部分患者初期可能会出现膝关节弹响,在屈伸膝关节时能听到清脆或沉闷的响声。这种响声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关节内软骨、半月板、滑膜等结构发生摩擦或异常运动。例如在屈膝、伸膝过程中,由于关节内结构的异常,会出现“咔嗒”声,但一般不伴有明显疼痛,不过如果响声伴随疼痛、肿胀等其他症状加重,需要引起重视。
2.不同年龄人群差异:对于儿童,若出现膝关节炎初期症状,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创伤等因素有关,除上述一般症状外,可能还会影响生长发育相关表现,比如下肢不等长等情况需警惕;对于老年人,膝关节炎多与关节退变有关,初期症状可能在长期行走、劳累后更易出现,且随着年龄增长,退变速度可能加快,症状逐渐明显;女性在绝经后,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膝关节退变相关的膝关节炎可能相对更容易出现初期症状,需注意保养膝关节。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爬山、蹲起等活动的人群,膝关节炎初期症状可能更早出现,因为这些活动会增加膝关节的磨损,导致关节提前出现退变、炎症等改变;有既往膝关节创伤史的人群,比如曾有膝关节骨折、韧带损伤等情况,后期发生膝关节炎的风险较高,初期症状可能在创伤恢复后逐渐显现,且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或持续时间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