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包含多种类型及不同病因,治疗需针对病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用四联疗法等,非感染性胃病调整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要从饮食、作息、运动方面调整,还需定期监测随访,综合措施可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但难绝对根治所有胃病。
一、明确胃病类型及病因
胃病包含多种类型,如胃炎、胃溃疡等。其常见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大量饮酒、进食过烫、过辣食物,长期暴饮暴食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不同类型胃病及不同病因导致的情况各异,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儿童中,若有家族聚集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儿童感染风险也会增加,且儿童感染后可能出现腹痛、呕吐等不同表现。
二、规范治疗手段
1.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联合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的四联疗法进行治疗,但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方案,且要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药物相关使用情况,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
2.针对非感染性胃病的调整:对于因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胃病,需要调整饮食习惯。比如,对于成人,要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进食过烫、过辣食物;对于儿童,家长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保证饮食规律,食物种类丰富且易消化,减少零食摄入等。对于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导致的胃病,需要在医生评估下权衡继续用药与更换药物的风险,若必须继续用药,可加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来降低对胃黏膜的损伤。
三、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
成人: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苹果、菠菜等),保证蛋白质的合理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少吃腌制、烟熏食品。规律进餐时间,避免饥饱无度。
儿童:饮食要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提供合适的食物质地,比如婴幼儿期食物要细腻软烂,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但要避免给儿童食用刺激性强、不易消化的食物,培养儿童良好的进食行为,如不边吃边玩等。
2.作息方面
成人: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睡眠时间保持在7-8小时左右,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正常调节。长期熬夜会影响胃肠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重胃病症状。
儿童:儿童需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同年龄段儿童睡眠时间不同,婴幼儿一般需要12-15小时,学龄儿童需要10小时左右,规律的作息对儿童胃肠发育和整体健康都非常重要,熬夜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胃肠功能的正常发挥。
3.运动方面
成人: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缓解胃部不适。但要注意避免在餐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儿童:鼓励儿童进行适合其年龄的运动,如学龄前儿童可以进行简单的户外活动玩耍,学龄儿童可以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等,运动有助于儿童胃肠功能的正常运作,但要根据儿童体力情况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四、定期监测与随访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患有胃病后都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如进行胃镜检查(根据病情遵医嘱)、幽门螺杆菌检测等。对于患有胃病且有基础病史(如本身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要密切关注胃病与基础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糖尿病患者合并胃病时,在药物使用上需要考虑到降糖药物与治疗胃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情况,定期随访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措施,以更好地控制胃病病情,促进康复。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医学上很难绝对地说“根治”所有胃病,因为一些诱因可能再次导致胃病复发,但通过上述规范的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监测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