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间韧带损伤是因腰部过度前屈、扭转等外力或不当运动、慢性劳损引起,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等,手术用于保守无效等情况,康复锻炼分早期、中期、后期,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因
棘间韧带损伤是指棘间韧带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损伤,多因腰部过度前屈、扭转等动作引起,常见于长期从事弯腰劳作、腰部频繁活动的人群,如建筑工人、运动员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发病,一般与腰部的不当运动或慢性劳损相关。
二、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疼痛可在弯腰、扭转腰部时加重,部分患者可伴有腰部活动受限,疼痛部位多在两棘突之间,查体时可有棘突间压痛。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重点检查棘突间有无压痛,结合患者腰部活动情况初步判断。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脊柱的整体形态,排除骨折等其他病变,但对棘间韧带损伤本身诊断价值有限。
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棘间韧带的损伤情况,如韧带是否撕裂、水肿等,是诊断棘间韧带损伤较为准确的方法。
四、非手术治疗
1.休息:急性损伤时应注意休息,避免腰部进一步活动加重损伤,不同年龄人群均需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以利于损伤组织修复。
对于儿童患者,应避免过度玩耍导致腰部再次受伤;成年患者要减少弯腰、负重等活动;老年患者则更需注意休息,防止病情加重。
2.物理治疗
热敷:损伤48小时后可适当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温度和时间需适当调整,儿童皮肤娇嫩,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老年患者血液循环相对较慢,可适当延长时间但要注意避免烫伤。
针灸推拿:专业的针灸推拿可缓解腰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辅助棘间韧带损伤修复,但需由专业人员操作,儿童、老年等特殊人群更要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专业性。
理疗:如红外线照射等,可促进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反应。
五、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韧带损伤严重影响腰部功能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韧带撕裂严重、伴有明显脊柱不稳定等情况。
2.手术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棘间韧带修补术等,手术需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等规范,术后需进行相应的康复护理。
六、康复锻炼
1.早期康复:在损伤初期疼痛缓解后可开始进行简单的腰部肌肉收缩锻炼,如仰卧位双腿伸直抬高,缓慢进行,每次可坚持数秒后放松,重复多次,不同年龄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锻炼强度,儿童可在家长辅助下进行简单动作,老年患者动作幅度不宜过大。
2.中期康复: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腰部活动度锻炼,如拱桥式运动,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数秒后缓慢放下,反复进行。
3.后期康复:可进行腰部的伸展、旋转等功能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促进腰部功能恢复,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再次受伤。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棘间韧带损伤多因玩耍时腰部不当姿势引起,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腰部情况,若出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童康复特点,康复锻炼需在家长监护下进行,避免因锻炼不当加重损伤。
2.老年: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棘间韧带损伤后修复相对较慢,治疗时要更加注重休息和温和的康复锻炼,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肺疾病等,在物理治疗时要注意温度等细节,防止出现意外。
3.女性: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腰部可能相对敏感,棘间韧带损伤后要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加重腰部不适,康复锻炼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
4.有腰部既往病史人群:如有腰椎间盘突出等既往病史的人群发生棘间韧带损伤,治疗时要综合考虑既往病史对腰部的影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康复锻炼要更加谨慎,避免诱发既往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