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症状分局部和全身,局部有疼痛(因病变部位、病因等有差异,儿童表述不如成人清晰,长期过度运动等加重)、肿胀(程度与严重程度相关,感染性肿胀更明显)、压痛(可助判断部位,不同年龄敏感程度不同,不当运动等致更明显)、活动受限(因疼痛不适致病变部位活动受限,儿童不愿活动相关肢体,成人明确表示困难,长期不适当运动等致加重);全身有感染性骨膜炎可发热(儿童体温调节不稳定,成人相对规律,自身免疫力低等更易出现)、乏力(炎症消耗能量等致,不同年龄表现不同,过度劳累等加重),临床诊断需综合多方面评估。
疼痛:是骨膜炎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病变部位的隐痛、胀痛或酸痛等。例如,胫骨骨膜炎患者在运动时或运动后,胫骨部位会出现疼痛,休息时疼痛可能会有所缓解,但活动后又会加重。不同病因导致的骨膜炎疼痛特点可能略有差异,感染性骨膜炎引起的疼痛往往较为剧烈,同时可能伴有局部的红肿热等表现;而劳损等原因引起的骨膜炎疼痛相对较缓。年龄方面,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运动相关的骨膜炎较为常见,其疼痛表现可能因儿童耐受力等因素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在运动后出现局部不适,但表述可能不如成人清晰准确。性别差异在骨膜炎疼痛表现上无明显特异性。生活方式中,长期过度运动、不良姿势等是导致骨膜炎的常见因素,会加重疼痛症状。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如曾有过骨部外伤等情况,发生骨膜炎时疼痛可能更易出现或症状更复杂。
肿胀:病变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比如,前臂骨膜炎可能会看到前臂局部肿胀,用手触摸可感觉到组织增厚。肿胀的程度与骨膜炎的严重程度相关,感染性骨膜炎引起的肿胀往往较为明显,且可能伴有皮肤温度升高;非感染性骨膜炎肿胀相对较轻。年龄上,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肿胀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不同,比如幼儿骨膜炎肿胀可能不太容易被察觉,需要仔细观察。性别对肿胀表现影响不大。生活方式中,过度使用病变部位会使肿胀加重,有骨膜炎病史的人再次发病时肿胀可能较初次更明显。
压痛:病变部位有明显的压痛,用手指按压时患者会感觉疼痛加剧。以跟骨骨膜炎为例,按压跟骨部位会有显著的压痛感。压痛的位置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骨膜炎的病变部位。不同年龄人群压痛的敏感程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对压痛的反应相对较敏感,但表述可能不太准确。性别差异不影响压痛的基本表现。生活方式中,不当的运动等生活方式会导致压痛更明显,有相关病史者压痛可能更显著。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局部不适,患者的病变部位活动会受到限制。例如,膝关节骨膜炎患者在屈伸膝关节时会感到困难,活动范围减小。年龄较小的儿童活动受限可能表现为不愿活动病变部位相关的肢体,而成人则可能因为疼痛明确表示活动困难。性别对活动受限的影响不大。生活方式中,长期不适当的运动等会导致活动受限加重,有骨膜炎病史者再次发作时活动受限可能更严重。
全身症状
发热:如果是感染性骨膜炎,可能会出现全身发热的症状。感染引起炎症反应,会导致身体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出现发热,体温可升高至38℃左右甚至更高。儿童的体温调节系统相对不稳定,感染性骨膜炎时发热可能更易出现且波动可能较大;成人感染性骨膜炎发热相对较有规律。性别对发热表现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自身免疫力较低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劳累等)会增加感染风险,从而更易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有感染病史等相关病史者发生感染性骨膜炎时发热可能更常见。
乏力:患者可能会感觉全身乏力,精神状态不佳。这是因为炎症反应会消耗身体能量,同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患者出现乏力感。不同年龄人群乏力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量减少、精神萎靡等;成人则可能感觉全身疲倦,影响日常活动。性别差异不显著。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乏力症状,有骨膜炎病史且身体状况较差者乏力可能更明显。
骨膜炎的症状因病变部位、病因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等进行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