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畸胎瘤是常见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分成熟(良性,占比超95%,由三胚层成熟组织构成)和未成熟(恶性,多见于年轻患者,由未成熟胚胎组织构成)。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临床表现有腹部包块、腹痛、月经异常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诊断靠超声、血清肿瘤标志物、CT及MRI等检查。治疗上成熟畸胎瘤以手术剥除患侧卵巢肿瘤为主,未成熟畸胎瘤以手术加辅助化疗为主。预后方面成熟畸胎瘤多数良好,未成熟畸胎瘤与分期、分级等有关。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妇科检查预防,术后定期随访。
一、病理分型
1.成熟畸胎瘤
又称良性畸胎瘤,是最常见的类型,占卵巢畸胎瘤的95%以上。肿瘤组织由三个胚层的成熟组织构成,可包含皮肤、毛发、牙齿、骨骼、油脂、神经组织等多种成分。
2.未成熟畸胎瘤
属于恶性畸胎瘤,多见于年轻患者,由分化程度不同的未成熟胚胎组织构成,主要为原始神经组织。
二、发病机制
目前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生殖细胞异常分化等因素有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生殖细胞迷离异位,在卵巢内异常分化增殖形成肿瘤。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腹部包块:患者自己可摸到下腹包块,尤其在清晨膀胱充盈时更易摸到。成熟畸胎瘤多为单侧、圆形,表面光滑;未成熟畸胎瘤多为实性,表面不平。
腹痛:当肿瘤发生扭转、破裂等并发症时可出现急腹痛。成熟畸胎瘤发生扭转的概率相对较高,未成熟畸胎瘤由于肿瘤生长较快,也可能出现腹痛等症状。
月经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紊乱,如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改变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育龄女性:育龄女性是卵巢畸胎瘤的好发人群之一,上述腹部包块、腹痛等症状可能会对其生育计划及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如果肿瘤较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影响卵巢功能,进而影响排卵及受孕。
儿童及青少年:未成熟畸胎瘤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相对多见,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肿瘤的快速生长可能会对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且恶性程度相对较高,需要更积极的治疗。
四、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
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卵巢内的占位性病变,能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如成熟畸胎瘤常表现为强回声的“面团征”“脂液分层征”等特征性表现。
2.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
甲胎蛋白(AFP)对未成熟畸胎瘤有一定的提示作用,AFP水平可能会升高;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于伴有绒癌成分的畸胎瘤有一定意义。
3.CT及MRI检查
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五、治疗原则
1.成熟畸胎瘤
以手术治疗为主,通常行患侧卵巢肿瘤剥除术,保留正常卵巢组织,尤其是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手术方式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2.未成熟畸胎瘤
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辅助化疗。手术需尽量切除原发肿瘤及转移灶,术后根据肿瘤的分期、分级等情况进行化疗,常用的化疗方案有依托泊苷、顺铂、博来霉素等联合化疗方案。
六、预后情况
1.成熟畸胎瘤
多数预后良好,手术切除后一般复发率较低,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生育功能通常可以得到较好保留。
2.未成熟畸胎瘤
其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及治疗是否规范等有关。早期未成熟畸胎瘤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而晚期患者预后较差。但通过规范的手术及化疗等综合治疗,部分患者仍可获得较好的生存效果。
七、预防及随访
1.预防
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特异性预防措施,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卵巢病变。
2.随访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无论是成熟还是未成熟畸胎瘤,都需要定期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密切关注卵巢功能及生育情况,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生育相关的评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