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不易愈合受多种因素影响,血供因素中骨折破坏供应血管致股骨头血供减少影响愈合,不同人群血管代偿等情况有差异;骨折部位因素里骨折类型(Garden分型中Ⅲ、Ⅳ型难愈合)及骨折端接触(易移位致接触不紧密)影响愈合;年龄因素中儿童有一定自愈塑形能力但严重破坏时也有问题,成人尤其是老年愈合能力弱,老年还常伴基础疾病;其他因素有营养状况(缺乏营养不利愈合)、固定方式(不合适固定致骨折端不稳定影响愈合)。
骨折部位因素
1.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按Garden分型,GardenⅠ型和Ⅱ型相对容易愈合,而GardenⅢ型和Ⅳ型愈合困难。GardenⅢ型骨折为部分移位骨折,Ⅳ型为完全移位骨折,骨折移位越明显,对周围软组织和血管的损伤越严重,骨折端接触面积小,血供破坏更严重,不利于骨折愈合。例如,GardenⅣ型骨折的不愈合率明显高于GardenⅠ、Ⅱ型。不同年龄患者的骨折类型分布可能有差异,儿童多为青枝骨折等相对移位小的类型,而成人多为完全移位等类型;女性和男性骨折类型分布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者易发生低能量损伤导致的骨折,可能骨折类型相对更复杂;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如长期酗酒者可能因骨质量差等原因发生特定类型骨折;有既往骨折史等病史的患者再次骨折时类型可能与初次不同,也会影响愈合。
2.骨折端接触:骨折端接触紧密有利于骨折愈合,而股骨颈骨折后,由于肌肉牵拉等因素,骨折端容易发生移位,导致接触不紧密,影响骨折愈合。比如,股四头肌等肌肉的牵拉作用会使骨折远端向上移位,近端内收,破坏骨折端的对位对线,进而影响愈合。年龄较小的患者骨折端有一定的自我塑形能力,但严重移位时也难以恢复良好接触;女性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情况下,肌肉力量相对可能减弱,对骨折端的牵拉作用可能影响接触;长期卧床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肌肉力量进一步下降,加重骨折端移位;有神经系统疾病等病史导致肌肉控制异常的患者,更易出现骨折端移位,影响愈合。
年龄因素
1.儿童:儿童股骨颈骨折后有一定的自愈和塑形能力,但如果骨折损伤严重,血供破坏明显,仍可能出现愈合问题。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的再生能力较强,但股骨颈的血供相对特殊,骨折后如果血供破坏不严重,部分可以愈合,但严重骨折时血供破坏可能影响其愈合能力。例如,儿童股骨颈骨折后,若能及时复位固定,部分可以正常愈合,但也有少数会出现股骨头坏死等影响愈合的情况。
2.成人:成人股骨颈骨折后,愈合能力相对儿童较弱,尤其是老年成人。老年成人常伴有骨质疏松,骨质量差,骨折后血供破坏后更难恢复,且自身修复能力下降,所以不容易愈合。比如,6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不愈合率明显高于年轻成人。
3.老年: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包括骨代谢能力、血管弹性等,股骨颈骨折后,血供破坏后修复困难,同时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进一步影响骨折愈合。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营养供应和组织修复,增加不愈合的风险。
其他因素
1.营养状况:良好的营养状况对于骨折愈合至关重要。缺乏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会影响骨的形成和修复。例如,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从而不利于骨折愈合。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因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等原因出现营养缺乏;素食者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可能存在特定营养物质缺乏风险;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病史的患者营养状况往往较差,影响骨折愈合。
2.固定方式:不合适的固定方式也会影响股骨颈骨折的愈合。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固定不牢固都会导致骨折端不稳定,影响骨折愈合。比如,保守治疗时牵引复位不理想,骨折端仍有移位,会影响愈合;手术治疗中内固定物选择不当或固定位置不佳,也会导致骨折端不稳定。不同年龄患者的固定方式选择有差异,儿童可能更多采用保守固定等方式,成人和老年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或关节置换等方式;女性在选择固定方式时需考虑其骨密度等因素;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如吸烟等会影响固定后骨折的愈合环境;有既往手术史等病史的患者在选择固定方式时需充分评估局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