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胸腔积液指胸膜腔内液体过多,少量积液量<500ml,CT可见肋膈角变钝等;常见病因有炎症性(肺炎、结核性胸膜炎)、肿瘤性(原发性肺癌、胸膜间皮瘤)、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需通过胸水常规生化、血液、B超、胸部X线等检查评估;处理要针对病因治疗及对症支持,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少量胸腔积液的定义及CT表现
1.定义:胸腔积液是指胸膜腔内积聚了过多的液体,当CT检查显示胸腔内有少量液体存在时,通常积液量在500ml以下。2.CT表现:在CT图像上可表现为肋膈角变钝等,少量积液时肋膈角区可见淡淡的弧形液体影,肺组织受压不明显,肺部纹理等结构相对清晰。
二、常见病因
1.炎症性因素
肺炎相关:肺部的炎症如细菌性肺炎等可累及胸膜,导致炎性渗出形成胸腔积液,常见于青壮年,多有肺炎病史,表现为咳嗽、发热等症状基础上出现少量胸腔积液。
结核性因素:结核杆菌感染胸膜引起结核性胸膜炎,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尤其是有结核接触史或免疫力低下人群,除了少量胸腔积液外,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
2.肿瘤性因素
原发性肺癌:肺癌细胞侵犯胸膜可引起胸腔积液,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长期吸烟史等高危因素,可能伴有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CT除发现少量胸腔积液外,还可见肺部肿瘤病灶。
胸膜间皮瘤:较为少见,也可导致少量胸腔积液,患者可能有长期接触石棉等职业暴露史。
3.心功能不全:多见于老年人,有基础心脏病史,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由于心功能下降,体循环淤血,可引起胸腔积液,多为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同时伴有心悸、气短等心功能不全表现。
4.低蛋白血症: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等人群,如恶性肿瘤晚期患者、长期营养不良的老年人等,由于血浆白蛋白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胸腔内液体渗出增加,形成少量胸腔积液,常伴有消瘦、乏力等低蛋白表现。
三、进一步检查与评估
1.实验室检查
胸水常规及生化检查:对于少量胸腔积液可通过胸腔穿刺抽取少量胸水进行检查,了解胸水的性质,如结核性胸膜炎时胸水腺苷脱氨酶(ADA)升高;癌性胸水时可能找到癌细胞,癌胚抗原(CEA)等可能升高;炎症性胸水白细胞升高等。
血液检查:如结核性胸膜炎可查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结核抗体等;肿瘤性胸腔积液可查肿瘤标志物等,协助明确病因。
2.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B超对胸腔积液的检出较CT敏感,可定位胸腔积液的位置,协助胸腔穿刺引流等操作,还可通过B超引导下穿刺抽取胸水。
胸部X线检查:少量胸腔积液时X线可能仅表现为肋膈角变钝,进一步可与CT检查相互印证。
四、处理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炎症性:如果是细菌性肺炎引起的少量胸腔积液,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合适抗生素治疗肺炎;结核性胸膜炎则需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
肿瘤性:原发性肺癌引起的少量胸腔积液,根据病情可考虑手术、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胸膜间皮瘤则根据具体分期等情况选择相应治疗方案。
心功能不全:积极治疗心功能不全,改善心功能,如使用利尿剂等改善循环淤血情况。
低蛋白血症:补充白蛋白,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基础疾病。
2.对症支持
对于少量胸腔积液,如果患者无明显症状,可暂时观察,定期复查CT等了解积液变化情况。
如果患者有轻微胸闷等症状,可采取半卧位等体位,缓解胸闷不适。
五、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出现少量胸腔积液相对少见,多由感染等因素引起,如肺炎等,要注意排查感染源,及时治疗原发病,同时儿童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安抚,配合检查和治疗。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病因可能更复杂,如心功能不全、肿瘤等多见,在检查时要注意老年人的耐受情况,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3.女性:女性出现胸腔积液的病因与男性无绝对差异,但要注意是否与月经周期、妊娠等特殊生理情况有关,如妊娠相关的胸腔积液相对少见,但也需考虑。
4.有基础病史人群: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出现胸腔积液要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有结核病史的患者出现胸腔积液要警惕结核复发可能;有肿瘤病史的患者出现胸腔积液要排查肿瘤复发或转移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