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正常分泌由胃壁细胞多种受体接受刺激调节,而胃酸过多有饮食、生活方式、疾病、药物等多方面原因,饮食中高糖高脂肪、辛辣刺激、过饱可致;生活方式里吸烟饮酒、精神心理因素会影响;疾病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疾病、胃泌素瘤可引发;药物中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能导致胃酸过多。
一、胃酸分泌的正常生理机制
胃酸由胃壁细胞分泌,其正常分泌是维持胃内酸性环境以帮助食物消化的重要生理过程。胃壁细胞上存在多种受体,如乙酰胆碱受体、胃泌素受体和组胺受体等,分别接受相应物质的刺激来调节胃酸的分泌。例如,进食时食物刺激可通过神经调节途径使乙酰胆碱释放,作用于胃壁细胞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启动胃酸分泌的初始过程;同时,食物的消化产物等也可刺激胃窦部G细胞分泌胃泌素,胃泌素作用于胃壁细胞上的胃泌素受体,进一步促进胃酸分泌;另外,组胺可通过与胃壁细胞上的组胺H受体结合,强烈刺激胃酸分泌。
二、胃酸过多的常见原因
(一)饮食因素
1.高糖、高脂肪食物:长期大量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会刺激胃窦部G细胞分泌更多胃泌素,进而促进胃酸分泌增加。例如,经常食用油炸食品、甜品等,可能导致胃酸过多的发生风险升高。研究表明,长期高糖饮食会改变胃内的激素平衡,使得胃泌素水平异常升高,从而引发胃酸分泌亢进。
2.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促使胃壁细胞分泌更多胃酸。这是因为辛辣物质可作用于胃黏膜的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酸分泌增加。有临床观察发现,经常食用辛辣食物的人群,出现胃酸过多相关症状的比例明显高于饮食清淡的人群。
3.过饱饮食:短时间内进食过多食物,会使胃的负担加重,胃需要分泌更多胃酸来消化食物,长期如此易导致胃酸分泌失调,引发胃酸过多。当胃内食物充盈时,会刺激胃窦部扩张,进而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导致胃酸分泌增加。
(二)生活方式因素
1.吸烟与饮酒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可引起幽门括约肌松弛,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胃内,而十二指肠液中的碱性物质无法中和胃酸时,会破坏胃内的酸碱平衡,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同时,尼古丁还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影响胃黏膜的正常防御功能,导致胃酸过多。多项研究显示,吸烟者发生胃酸过多相关胃部不适的概率比不吸烟者高。
饮酒:酒精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刺激胃壁细胞分泌胃酸,并且还会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功能。长期大量饮酒的人,胃黏膜长期受到酒精的刺激,胃酸分泌往往处于异常增高的状态,容易出现胃酸过多的情况。
2.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酸分泌。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促使胃泌素等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导致胃酸分泌亢进。例如,长期高强度工作的人群,由于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患胃酸过多相关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三)疾病因素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定植在胃内的一种细菌,它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损伤胃黏膜,破坏胃内的酸碱平衡调节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刺激胃窦部G细胞过度分泌胃泌素,同时还会影响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功能,使得胃酸分泌增加。临床研究表明,约半数以上的胃酸过多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部分患者的胃酸过多症状可得到改善。
2.胃部疾病:一些胃部疾病会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在胃溃疡患者中,由于胃黏膜的防御修复功能受损,胃壁细胞会受到刺激而分泌过多胃酸;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则是因为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等原因,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另外,胃泌素瘤是一种少见的内分泌肿瘤,肿瘤细胞会大量分泌胃泌素,从而导致胃酸分泌极度亢进,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胃酸过多症状,如反复的消化道溃疡等。
(四)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也可能引起胃酸过多,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具有保护胃黏膜、调节胃酸分泌的作用,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后,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受损,胃酸分泌就会相对增加,容易导致胃部不适,出现胃酸过多的情况。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也可能因为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等原因,引发胃酸分泌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