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会引起月经量、经期腹痛、月经周期及其他伴随症状的改变,如经量可增多或减少,经期腹痛可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月经周期可提前或推迟,还可出现月经血性状改变、经期腰骶部酸痛等情况,不同年龄段及生活方式的女性表现有差异。
一、月经量变化
1.经量增多:慢性盆腔炎患者来月经时可能出现经量增多情况。从病理机制来讲,盆腔内炎症会影响盆腔血液循环及子宫的正常功能,炎症刺激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加剧,使得子宫内膜脱落时出血量增多。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育龄期女性相对更为常见此表现,因育龄期女性生殖系统功能活跃,炎症对其影响更易体现在月经改变上;对于有盆腔炎病史较长的女性,月经紊乱包括经量增多的情况可能更明显。
2.经量减少:少数慢性盆腔炎患者来月经时会出现经量减少现象。这可能是因为炎症导致盆腔粘连等情况,影响了子宫的血供,使得子宫内膜增生不足,从而引起经量减少。比如一些有盆腔严重粘连病史的女性,在来月经时就可能出现经量减少的情况,年龄上并无绝对差异,但相对而言,有长期盆腔炎病史的女性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二、经期腹痛情况
1.腹痛程度加重:慢性盆腔炎患者来月经时往往会有经期腹痛程度加重的表现。炎症长期存在使盆腔处于充血状态,来月经时盆腔充血进一步加剧,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导致腹痛比非经期更为明显。不同性别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女性由于生殖系统解剖结构特点,相对更易受盆腔炎症影响。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不注意经期卫生等可能加重盆腔炎病情,进而使经期腹痛加重。对于有慢性盆腔炎病史且经期腹痛明显加重的女性,需要特别关注,及时就医评估病情。
2.腹痛持续时间延长:患者来月经时腹痛持续时间可能延长。炎症导致盆腔组织处于炎性反应状态,月经期间这种炎性反应不能及时缓解,使得腹痛持续时间较正常情况更长。年龄上,育龄期女性因为生殖系统功能活跃,炎症影响更易导致腹痛持续时间延长;有盆腔炎病史较长的女性,腹痛持续时间延长的情况可能更为突出。比如一些慢性盆腔炎病史超过2年的女性,来月经时腹痛可能持续3-5天甚至更久,而正常女性月经腹痛多在1-2天内缓解。
三、月经周期改变
1.周期提前:部分慢性盆腔炎患者来月经时会出现月经周期提前现象。炎症影响了内分泌调节机制以及子宫、卵巢的正常功能,使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紊乱,从而导致月经周期提前。不同年龄段中,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内分泌系统尚不完善,慢性盆腔炎对其月经周期的影响可能更易表现为周期提前;育龄期女性若长期患有慢性盆腔炎,也可能出现月经周期提前情况。生活方式上,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会加重盆腔炎病情,进而促使月经周期提前。
2.周期推迟:也有慢性盆腔炎患者来月经时出现月经周期推迟的情况。炎症导致盆腔内环境改变,影响了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脱落规律,使得月经周期延后。年龄方面,围绝经期女性由于自身内分泌功能逐渐衰退,慢性盆腔炎对其月经周期的影响更易表现为周期推迟;有盆腔炎病史且伴有内分泌紊乱的女性,月经周期推迟的可能性更大。例如一些围绝经期慢性盆腔炎女性,月经周期可能从原本的28-30天推迟到35天甚至更久。
四、其他伴随症状
1.月经血性状改变:慢性盆腔炎患者来月经时月经血可能出现性状改变,如月经血颜色暗红、有血块等。这是因为盆腔炎症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经血排出不顺畅,血液在宫腔内停留时间相对较长,从而出现颜色暗红、有血块的情况。不同性别均可能出现,在生活方式上,缺乏运动的女性相对更易出现月经血性状改变,因为运动少会影响盆腔血液循环。对于有此类月经血性状改变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需要注意观察血块大小等情况,若血块过大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
2.经期腰骶部酸痛:很多慢性盆腔炎患者来月经时会伴有经期腰骶部酸痛。盆腔炎症累及腰骶部周围组织,月经期间盆腔充血加重炎症对腰骶部神经等组织的刺激,导致腰骶部酸痛。年龄上,各年龄段女性都可能出现,但育龄期女性由于盆腔组织相对更为敏感,更易出现这种腰骶部酸痛症状;有慢性盆腔炎病史且久坐、久站等生活方式不良的女性,经期腰骶部酸痛可能更为明显。比如一些长期久坐办公室的慢性盆腔炎女性,经期腰骶部酸痛情况可能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