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例假时右下腹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原发性痛经(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释放异常等有关,多见于青春期女性,不良生活方式可加重)、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子宫内膜种植致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好发于30-40岁育龄女性,激素水平波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可增加风险)、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迁延等致盆腔慢性炎症,性活跃期女性易患,不注意经期卫生等生活方式易引发)、右侧附件炎(右侧输卵管卵巢炎症致,性活跃生育期女性易患,不注意个人卫生等生活方式易致感染),还可能由肠道疾病(如右侧结肠炎,与肠道健康及饮食等生活方式相关)、泌尿系统疾病(如右侧输尿管结石,与饮水少等生活方式相关)等其他因素导致。
一、原发性痛经
1.发生机制: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G)合成与释放异常有关。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加,尤其是前列腺素Fα(PGFα)和前列腺素E(PGE)含量增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而出现痛经,多在来例假时出现右下腹痛,多见于青春期女性,与月经初潮后不久发病相关,其发生可能与个体对PG的敏感性差异有关,无盆腔器质性病变。
2.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青春期女性,女性在青春期后随着卵巢功能的完善,月经来潮时可能出现此类情况,性别上主要影响女性群体。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加重原发性痛经的疼痛程度,过度劳累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右下腹痛的症状。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
1.发病原理: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以外的部位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当异位的子宫内膜种植在右侧盆腔等部位时,在月经周期中也会出现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多表现为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可出现来例假右下腹痛的情况,好发于30-40岁的育龄女性,有生育史的女性相对更易患此病。
2.年龄与性别因素:主要发生于育龄女性,女性的生殖系统结构决定了该病与女性生理特点相关,年龄多在生育年龄段。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的激素水平波动、不良的生育史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可能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从而导致来例假右下腹痛的发生概率增加。
三、慢性盆腔炎
1.致病原因:多由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盆腔内存在慢性炎症病灶,在月经来潮时,盆腔充血会使炎症病灶刺激周围组织,引起右下腹痛等症状,可伴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等,多见于有妇科炎症病史的女性,发病年龄无特定限制,但多见于性活跃期女性。
2.年龄与性别因素:女性均可能患病,性活跃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相对活跃,更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引发盆腔炎相关问题,进而出现来例假右下腹痛情况。
3.生活方式影响:不注意经期卫生、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频等不良生活方式容易导致盆腔感染,增加慢性盆腔炎的发生风险,从而引发来例假右下腹痛。
四、右侧附件炎
1.发病缘由:右侧输卵管、卵巢发生炎症,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在月经期间,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炎症部位受到月经充血等影响,会出现右下腹痛的症状,可伴有白带增多、发热等表现,多见于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
2.年龄与性别因素:女性特有疾病,性活跃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与外界相通,容易受到病原体入侵,从而引发右侧附件炎导致来例假右下腹痛。
3.生活方式影响:不注意个人卫生、不洁性生活等生活方式容易导致右侧附件受到病原体感染,引发炎症,出现来例假右下腹痛情况。
五、其他可能因素
1.肠道疾病:如右侧结肠炎等,在月经期间,身体的一些生理变化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肠道疾病的症状,导致右下腹痛,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需要结合肠道相关检查来鉴别,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人群,无特定性别倾向,但与肠道健康状况及饮食等生活方式相关,如长期饮食不规律、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可能增加肠道疾病发生风险。
2.泌尿系统疾病:右侧输尿管结石等泌尿系统疾病也可能引起右下腹痛,在月经期间,由于身体的特殊状态,可能会被误判为例假相关腹痛,通过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可鉴别,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特定性别倾向,与饮水过少、尿液中矿物质代谢异常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