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肌腱断裂可能出现肌腱粘连、肌腱再断裂、关节僵硬、肌力减退、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受伤后应及时规范治疗,包括正确修复手术和科学合理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要依不同人群调整,以降低后遗症发生风险,促进手指功能恢复。
一、肌腱粘连
1.发生机制:手指肌腱断裂后,受伤部位会发生炎症反应,机体的纤维组织会进行修复,若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就容易导致肌腱与周围组织(如腱鞘、周围肌肉等)发生粘连。这是较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其发生与肌腱损伤的程度、治疗过程中的固定情况等因素有关。例如,肌腱损伤严重时,局部炎症反应更剧烈,纤维组织增生相对更明显,粘连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手指固定时间过长,也会增加肌腱粘连的风险。
2.影响:肌腱粘连会影响手指的正常活动,导致手指的屈伸功能受限。患者会感觉到手指活动不灵活,严重时可能无法完成正常的抓握、伸展等动作,从而明显影响手部的功能,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不便。比如,患者可能无法正常拿取物品、书写等。
二、肌腱再断裂
1.发生情况:如果手指肌腱断裂后没有得到proper的修复和康复,或者在康复过程中过早进行过度的活动,就有可能发生肌腱再断裂。例如,在肌腱修复后的早期阶段,肌腱愈合还不牢固,此时如果进行剧烈的手部活动,就容易使刚刚修复的肌腱再次断裂。另外,对于一些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需要频繁使用手指的人群,肌腱再断裂的风险相对更高。
2.影响:肌腱再次断裂会使手指的功能再次受到严重影响,可能需要再次进行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成本,而且康复的周期也会相应延长。
三、关节僵硬
1.产生原因:手指肌腱断裂后,由于疼痛和长时间的固定,手指关节会逐渐发生僵硬。长时间不活动会导致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关节囊粘连等。比如,受伤后手指固定在某个位置,关节得不到正常的活动刺激,关节软骨、滑膜等组织的代谢会受到影响,进而引起关节僵硬。不同年龄的人群发生关节僵硬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的关节可塑性相对较强,但如果固定时间过长也可能出现问题;而老年人本身关节的灵活性就相对较差,肌腱断裂后更容易发生关节僵硬。
2.影响:关节僵硬会严重限制手指的活动范围,使患者的手部功能大打折扣,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工作能力,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但康复效果可能不如预期,尤其是老年患者恢复相对困难。
四、肌力减退
1.出现缘由:手指肌腱断裂后,由于肌腱的损伤,相关肌肉的正常功能会受到影响。如果康复训练不及时或不得当,肌肉会发生废用性萎缩,导致肌力减退。例如,手指伸肌腱断裂后,控制手指伸展的肌肉得不到有效的刺激来维持其力量,就会逐渐出现肌力下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肌力减退的程度可能不同,比如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本身肌肉力量相对较强,但肌腱断裂后如果康复不及时,肌力减退可能会更明显;而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的人,肌力基础相对较弱,肌腱断裂后肌力减退的问题可能会更早出现且更严重。
2.影响:肌力减退会使手指的握力、抓力等明显下降,影响手部的精细动作和力量性动作的完成,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五、创伤性关节炎
1.引发情形:如果手指肌腱断裂合并有骨折等情况,或者在肌腱修复过程中涉及到关节内的结构,就有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例如,肌腱断裂同时伴有手指关节面的损伤,在后续的恢复过程中,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就会引发创伤性关节炎。有既往病史的患者,比如本身有关节炎等基础疾病的人,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相对更高。
2.影响:创伤性关节炎会导致手指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随着病情的进展,关节功能会逐渐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手部功能和生活质量,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来缓解症状。
为了减少手指肌腱断裂后遗症的发生,受伤后应及时进行规范的治疗,包括正确的肌腱修复手术以及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开始,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和强度。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康复训练的方案应有所调整,以最大程度地促进手指功能的恢复,降低后遗症的发生风险。例如,儿童患者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损伤;老年患者则需要更温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计划;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前提下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