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肌腱断裂分为屈肌腱和伸肌腱断裂等,常见外伤或劳损引发,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超声、MRI诊断,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儿童、老年人及特殊生活方式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手指肌腱断裂的定义与常见原因
手指肌腱断裂是指手指部位的肌腱完整性遭到破坏,可分为屈肌腱断裂和伸肌腱断裂等。常见原因包括外伤,如切割伤、戳伤等,日常生活中手部受到外力撞击、被利器划伤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手指肌腱断裂;另外,一些手部过度劳损性疾病也可能引发肌腱退变后断裂。
二、手指肌腱断裂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受伤部位会出现疼痛、肿胀,受伤手指的活动功能会受到明显影响。例如屈肌腱断裂时,手指屈曲功能受限;伸肌腱断裂时,手指伸直功能障碍。
可能会出现畸形,如屈肌腱断裂时可能出现远侧指间关节屈曲受限等特殊畸形表现;伸肌腱断裂时可能出现垂指等畸形。
2.体征检查
可以通过特定的试验来初步判断肌腱是否断裂,如屈肌腱断裂的Froment试验等;伸肌腱断裂的握拳试验等,通过这些试验可以辅助医生判断肌腱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三、手指肌腱断裂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详细检查手指的外观、活动度等,通过触摸感知肌腱的连续性是否存在异常。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肌腱的形态、连续性等情况,能较为准确地判断肌腱是否断裂以及断裂的程度,对于一些浅表的肌腱损伤诊断价值较高,而且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儿童等对辐射敏感的人群。
磁共振成像(MRI):能更全面地显示肌腱周围组织以及肌腱本身的情况,对于复杂的肌腱损伤,如合并周围神经、血管损伤时,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四、手指肌腱断裂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不完全断裂或者损伤较轻的情况,可能采用保守治疗,如使用支具固定手指,使肌腱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愈合。固定的时间需要根据肌腱损伤的程度等因素来确定,一般需要固定3-4周左右,在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观察肌腱愈合情况。
2.手术治疗
当肌腱完全断裂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修复断裂的肌腱,恢复其连续性和功能。手术一般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通过手术切口找到断裂的肌腱,然后采用合适的缝合方法将肌腱缝合修复。术后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以促进肌腱功能的恢复。
五、手指肌腱断裂后的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
在术后早期,主要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手指活动度维持训练,如进行手指的被动屈伸活动,避免肌腱粘连,但活动幅度要小,以不引起明显疼痛和肌腱再次损伤为准。同时要注意保持固定部位的稳定,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护理。
2.中期康复(术后2-6周)
逐渐增加手指的主动活动度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指的主动屈伸练习,但力量要小。可以配合一些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治疗等,促进肌腱愈合和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等。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
加强手指的力量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如进行捏握物体训练、使用小物件进行操作等,逐步恢复手指的正常功能。康复训练需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和方案。
六、不同人群手指肌腱断裂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手指肌腱断裂多因玩耍时的外伤等引起,由于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肌腱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在固定时要选择合适的支具,避免影响儿童手指的正常生长发育。康复训练时要更加注重趣味性,引导儿童配合训练,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手指的恢复情况,因为儿童的配合度和恢复情况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共同关注。
2.老年人
老年人手指肌腱断裂可能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治疗时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全身状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康复要更加谨慎,康复训练的速度要放慢,避免过度活动导致肌腱再次损伤或者引起其他并发症。同时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促进肌腱的愈合和整体身体的恢复。
3.特殊生活方式人群
对于从事手部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的人群,如木工、电工等,手指肌腱断裂后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逐渐增加手部的活动强度,避免过早恢复高强度的手部劳动,要按照康复计划逐步恢复手部功能,以防止再次发生肌腱损伤。而对于经常进行手部精细活动的人群,如钢琴演奏者等,在康复后恢复精细活动时要更加缓慢,逐步恢复,确保手指肌腱能够适应精细活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