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腹泻是什么病
相关疾病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相关疾病。感染性因素相关疾病有肠道细菌感染(如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感染致长期腹泻,可通过粪便常规等检查诊断)和肠道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可致长期腹泻,可通过粪便病毒抗原检测等诊断);非感染性因素相关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累及胃肠道,结肠镜等检查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累及直肠和结肠,结肠镜等检查可诊断)、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动力等因素致长期腹泻等,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据罗马标准等诊断)、乳糖不耐受(乳糖酶缺乏致长期腹泻,可通过乳糖氢呼气试验等诊断)、乳糜泻(进食含麦胶食物致肠道免疫损伤,血清学等检查可诊断)。
一、感染性因素相关疾病
1.肠道细菌感染:
致病情况:如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感染可引起长期腹泻。例如志贺菌感染导致的菌痢,部分患者会转为慢性,出现长期反复的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从科学研究来看,这类细菌会侵袭肠道黏膜,破坏肠道正常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使得肠道内水分和电解质紊乱,从而引发长期腹泻。不同年龄人群易感性有所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感染此类细菌而出现长期腹泻情况,生活中不注意饮食卫生,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是常见诱因。
相关检查与诊断:通过粪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等,粪便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2.肠道病毒感染:
致病情况:某些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也可能导致长期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部分儿童感染后可能发展为慢性腹泻,其机制可能与病毒持续损伤肠道上皮细胞,影响肠道消化酶的活性等有关。不同年龄人群感染后表现有差异,成人感染诺如病毒后也可能出现长期腹泻情况,生活中通过密切接触或食用被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传播。
相关检查与诊断:粪便病毒抗原检测等可帮助诊断。
二、非感染性因素相关疾病
1.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致病情况: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可累及胃肠道任何部位,以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多见,患者会出现长期腹泻、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其发病机制涉及肠道免疫失衡,导致肠道持续炎症反应,影响肠道正常功能。不同年龄均可发病,生活方式等因素可能对病情有影响,比如吸烟可能会加重克罗恩病的病情。
相关检查与诊断: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道黏膜呈纵行溃疡、鹅卵石样改变等,结合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致病情况: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相关。患者多有长期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炎症持续存在会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导致营养物质丢失等情况。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女性与男性发病情况可能有一定差异,生活中精神压力等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相关检查与诊断: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脆性增加等表现,结合病理等检查可诊断。
2.肠易激综合征:
致病情况: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感染后、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的腹泻型、便秘型或腹泻便秘交替型腹泻,还常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病,女性相对多见,生活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等是常见诱因。
相关检查与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根据罗马标准等进行诊断,如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改变等,结合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3.乳糖不耐受:
致病情况:由于患者体内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摄入的乳糖,导致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引起肠道渗透压改变,出现长期腹泻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多见于婴儿,后天性乳糖不耐受可在任何年龄出现,饮食中摄入含乳糖的食物后容易诱发。
相关检查与诊断:可通过乳糖氢呼气试验等检查来诊断,患者避免摄入含乳糖食物后腹泻症状可改善。
4.celiacdisease(乳糜泻):
致病情况: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食含麦胶的食物(如小麦、大麦、黑麦等中的麦胶)后,麦胶中的蛋白成分会引起肠道免疫反应,损伤肠道黏膜,导致长期腹泻、营养不良等症状。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患病,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相关检查与诊断:血清学检查可见抗麦胶蛋白抗体等升高,小肠活检可见特征性的肠道黏膜病理改变等可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