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的原因包括皮肤自身因素(如皮肤干燥、湿疹、银屑病、真菌感染等)、系统性疾病相关原因(如肝肾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药物因素相关原因(如某些药物副作用)和环境因素相关原因(如季节变化、接触过敏原等)。皮肤自身因素中老年人因皮脂腺功能减退易皮肤干燥瘙痒,湿疹、银屑病、真菌感染等也会致痒;系统性疾病里肝肾、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可引发瘙痒;药物中部分抗生素、降糖药、抗抑郁药有致痒副作用;环境方面季节变化及接触过敏原会造成皮肤瘙痒。
一、皮肤自身因素相关原因
(一)皮肤干燥
1.年龄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皮肤皮脂腺功能减退,皮脂分泌减少,容易出现皮肤干燥,进而引发瘙痒。例如,一项针对60岁以上人群的研究发现,约70%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相关瘙痒问题。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如冬季暖气房间、空调房间等,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导致皮肤干燥瘙痒。此外,频繁使用过热的水洗澡、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等,也会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加重皮肤干燥,引发瘙痒。
(二)皮肤疾病
1.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有关。患者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损,伴有剧烈瘙痒。例如,湿疹患者的皮肤瘙痒程度往往较为严重,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2.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典型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可发生于身体多处,瘙痒是常见症状之一,病情活动期瘙痒往往更为明显。研究表明,约50%-90%的银屑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瘙痒。
3.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等,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真菌在皮肤表面生长繁殖,会刺激皮肤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皮肤瘙痒,同时伴有皮肤红斑、脱屑等表现。不同部位的真菌感染,瘙痒特点可能略有差异,但都与真菌的感染和炎症刺激有关。
二、系统性疾病相关原因
(一)肝肾疾病
1.肝脏疾病:例如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减退,机体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可引起皮肤瘙痒。同时,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胆汁酸在体内蓄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也会引发严重的皮肤瘙痒。
2.肾脏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毒素在体内蓄积,会导致皮肤瘙痒。此外,尿毒症患者由于钙磷代谢紊乱等原因,也常出现皮肤瘙痒症状。
(二)内分泌疾病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升高,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容易引发皮肤感染,导致瘙痒。同时,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也会导致皮肤瘙痒,这种瘙痒往往较为顽固。研究显示,约30%-6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
2.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引起皮肤瘙痒。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加快,皮肤血液循环增加,可能导致皮肤瘙痒;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皮肤代谢缓慢,皮肤干燥,也容易出现瘙痒。
(三)血液系统疾病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不畅,皮肤组织缺氧,可引起皮肤瘙痒,尤其在洗澡后更为明显。
2.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刺激皮肤神经有关。
三、药物因素相关原因
(一)某些药物副作用
1.抗生素:如青霉素、磺胺类抗生素等,部分患者在使用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还可能伴有皮疹、荨麻疹等。
2.降糖药:个别降糖药物可能引起皮肤瘙痒的副作用,例如胰岛素,少数患者在使用后会出现注射部位或全身皮肤瘙痒。
3.抗抑郁药:某些抗抑郁药物可能导致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在临床应用中时有报道。
四、环境因素相关原因
(一)季节变化
1.冬季:空气干燥,人体皮肤的水分流失加快,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同时,冬季穿着厚重衣物,皮肤摩擦增加,也可能加重瘙痒症状。
2.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细菌等微生物滋生,容易引发皮肤感染,导致瘙痒。此外,夏季蚊虫叮咬也较为常见,蚊虫叮咬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皮肤瘙痒。
(二)接触过敏原
1.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过敏体质者接触后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出现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等症状。
2.接触性过敏原:例如接触某些化妆品、洗涤剂、金属饰品等,皮肤接触后可能发生接触性皮炎,出现瘙痒、皮疹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