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病因多样,需先明确病因,再进行一般治疗与对症支持,针对不同病因治疗,同时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首先要通过详细检查明确病因,然后患者需休息、营养,对症处理发热、胸痛等;感染性胸膜炎中结核性用抗结核药、细菌性选敏感抗生素、病毒性多对症;非感染性胸膜炎中自身免疫性针对原发病用药、恶性肿瘤转移综合治胸腔积液;儿童病情变化快需遵儿科用药原则,孕妇用药慎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老年人防药物相互作用及关注基础疾病和并发症。
一、明确病因
胸膜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胸膜炎症,常见病因包括感染(如细菌、病毒、结核杆菌等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恶性肿瘤胸膜转移等。不同病因的胸膜炎治疗和预后有所不同,因此首先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结核菌素试验、胸腔积液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因。例如,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性胸膜炎,会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胸腔积液检查可发现结核菌;细菌感染引起的胸膜炎,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常升高。
二、一般治疗与对症支持
1.休息与营养: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这对于各类型胸膜炎患者都很重要,尤其是体质较弱或合并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身体恢复。
2.对症处理:如果患者有发热症状,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对于体温较高者,可通过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缓解,但要避免盲目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加重病情。对于胸痛明显的患者,可根据情况采取舒适的体位以减轻疼痛,必要时可在医生评估下使用适当的镇痛措施,但需谨慎选择,尤其要考虑药物对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的影响。
三、针对病因的治疗
1.感染性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如果是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性胸膜炎,需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但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循结核治疗的规范方案,要注意不同年龄患者的用药差异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比如儿童使用抗结核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发育情况和药物代谢特点。
细菌性胸膜炎:对于细菌感染导致的胸膜炎,需要根据病原菌的种类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通过胸腔积液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在选择抗生素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例如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的抗生素。
病毒性胸膜炎:病毒性胸膜炎多具有自限性,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患者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相应的退热、止咳等对症处理,一般不需要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但对于一些重症或特殊病毒感染引起的胸膜炎,需在医生评估下谨慎使用抗病毒药物。
2.非感染性胸膜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胸膜炎:如果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胸膜炎,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及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等药物,但药物的使用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脏器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调整,例如对于孕妇患者,使用这些药物需要非常谨慎,要充分权衡利弊。
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引起的胸膜炎:对于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导致的胸膜炎,治疗主要是针对肿瘤进行综合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等,同时对于胸腔积液较多引起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等操作以缓解症状,但要考虑患者的一般状况和耐受性,比如体质较差的老年患者在进行有创操作时需更加谨慎评估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胸膜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对于需要进行的检查和治疗操作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安抚和关怀,以减少儿童的恐惧心理。
2.孕妇:孕妇患胸膜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评估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措施,如能通过物理治疗等非药物方式缓解症状的尽量先采用非药物方式。
3.老年人:老年人患胸膜炎时,常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的影响,治疗方案要更加个体化,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如定期翻身、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