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出血的原因
小肠出血的原因包括血管性因素(如血管畸形、动脉硬化)、肿瘤性因素(如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炎症性因素(如感染性肠炎、非感染性炎症)、机械性因素(如肠套叠、肠扭转、异物损伤)及其他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炎)。
一、血管性因素
1.血管畸形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较为常见的血管畸形相关导致小肠出血的原因,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血管壁结构异常,肠道血管易破裂出血。研究发现患者肠道内存在异常扩张、薄弱的血管,在各种诱因下(如腹压增加等)容易发生出血。
获得性血管畸形也可引起小肠出血,例如Dieulafoy病变,其特征是胃或小肠黏膜下存在一支异常扩张、扭曲的动脉,直径常大于邻近血管,且动脉走行于黏膜下,表面黏膜缺损较小,易导致大出血,病变可发生在小肠部位。
2.动脉硬化
老年人由于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较为常见。当肠道的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弹性下降、管腔狭窄等改变时,可能影响肠道血供,并且在血压波动等情况下,硬化的血管更容易破裂出血。例如,肠道的小动脉发生动脉硬化后,其承受血压变化的能力减弱,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就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引起小肠出血。
二、肿瘤性因素
1.良性肿瘤
小肠腺瘤是相对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中绒毛状腺瘤发生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腺瘤可生长在小肠黏膜上,由于瘤体表面的黏膜可能比较脆弱,容易发生糜烂、溃疡,从而导致出血。例如,绒毛状腺瘤的绒毛结构丰富,表面面积大,更容易受到机械性损伤或发生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
平滑肌瘤也是小肠良性肿瘤的一种,当平滑肌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或发生变性时,可能会引起出血。肿瘤内部的血管丰富,若发生缺血、坏死等情况,血管破裂就会导致小肠出血。
2.恶性肿瘤
小肠腺癌可引起小肠出血,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供相对不足,容易发生坏死、溃疡,侵犯周围血管时就会导致出血。例如,腺癌的癌组织浸润到小肠的血管壁,使血管破裂出血,患者可能表现为间断或持续的便血等症状。
小肠恶性淋巴瘤也较为常见,肿瘤细胞侵犯肠道黏膜及血管,导致血管破坏出血。淋巴瘤细胞在肠道内增殖,破坏正常的肠道组织结构,包括血管结构,从而引起出血情况。另外,转移性肿瘤也可能累及小肠引起出血,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小肠,种植在小肠组织中,破坏小肠的血管等结构而导致出血。
三、炎症性因素
1.感染性肠炎
细菌感染如沙门菌感染、志贺菌感染等可引起小肠炎症。病原体侵袭小肠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形成,从而引起出血。例如,沙门菌感染后,细菌在小肠内繁殖,释放毒素,损伤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导致出血。
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累及小肠,引起小肠炎症性病变,导致出血。巨细胞病毒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引起细胞病变,破坏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引发出血。
寄生虫感染,如贾第虫感染,寄生虫在小肠内寄生,损伤小肠黏膜,引起黏膜炎症、出血等改变。贾第虫附着在小肠黏膜上,机械性损伤黏膜,同时其代谢产物等可刺激肠道,导致黏膜充血、出血。
2.非感染性炎症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小肠。肠道的炎症导致肠壁充血、水肿,黏膜溃疡形成,病变部位的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克罗恩病的炎症是节段性分布的,病变肠段的血管受炎症影响,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出血。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结肠,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可累及小肠,引起小肠的炎症性改变,导致出血。炎症使小肠黏膜受损,血管破裂出血,患者可能出现便血等症状。
四、机械性因素
1.肠套叠
多见于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由于肠管的蠕动功能不协调等原因,一段肠管套入邻近的肠管内,导致套入部的肠壁血液循环障碍,肠黏膜受损,引起出血。例如,小儿回盲部系膜尚未完全固定,活动度较大,容易发生肠套叠,套入的肠管缺血、坏死,黏膜出血,表现为果酱样大便等症状。
2.肠扭转
老年人或有肠道解剖结构异常等情况的人群易发生肠扭转。肠道发生扭转后,扭转部位的肠管血供受阻,肠壁缺血、坏死,黏膜破裂出血。例如,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有便秘习惯的老年人,扭转的肠管压迫血管,导致肠道缺血、出血。
3.异物损伤
误吞尖锐异物或肠道内存在的异物可损伤小肠黏膜导致出血。例如,患者误吞鱼骨等尖锐物体,可能会划伤小肠黏膜,引起出血;肠道内的结石等异物也可能摩擦小肠黏膜,导致黏膜破损出血。
五、其他因素
1.凝血功能障碍
患有血友病等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的患者,由于体内凝血因子不足,凝血功能异常,容易发生小肠出血。例如,血友病患者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Ⅷ或Ⅸ,当小肠部位有血管损伤时,凝血过程不能正常进行,导致出血不易停止。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的患者,抗凝药物抑制了凝血因子的活性,也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小肠出血的风险。即使小肠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也可能因为轻微的血管损伤而发生出血。
2.血管炎
如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小血管炎,可累及肠道的小血管。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肠道小血管壁上,引起血管炎,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出血。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肠道受累时可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是由于肠道小血管炎症出血引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