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肾阴虚与肾阳虚是肾脏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二者在症状表现、舌脉、病因及易发人群、调理应对原则上有区别。肾阴虚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舌红少苔、脉细数,因久病伤肾等致,可通过饮食、生活方式、中医调理;肾阳虚有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等症状,舌质淡胖、脉沉迟无力,因素体阳虚等致,可通过饮食、生活方式、中医调理。
一、定义与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理论中,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虚与肾阳虚是肾脏阴阳失调的两种病理状态。肾阴虚是指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肾阳虚则是指肾阳亏虚,机体失却温煦。
二、症状表现区别
肾阴虚症状
腰膝酸软:肾阴虚时,肾的滋养功能减弱,腰部失养,可出现腰膝酸软无力,且这种酸软感以午后或夜间较为明显,年龄方面,中老年人若长期劳累、房事不节等易出现此情况,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变化,也较易出现肾阴虚导致的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肾阴不足,不能上荣头目,会出现头晕,同时髓海失养可致耳鸣,症状轻重不一,年轻人群若长期熬夜、过度用眼用脑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引发,老年人则可能因机体衰退出现此类症状。
潮热盗汗:阴虚生内热,会有潮热现象,即定时发热或自觉全身发热,午后或夜间明显,同时伴有盗汗,即入睡后出汗,醒后汗止,这是因为阴虚内热,迫汗外泄,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若不注意调养,也易出现肾阴虚潮热盗汗表现。
五心烦热:手足心、心胸部位自觉发热,是阴虚内热的典型表现,年轻人长期精神压力大、熬夜等可导致,中老年人若有慢性疾病耗伤阴液也可能出现。
男子遗精早泄:肾阴亏虚,相火偏旺,扰动精室,可出现遗精、早泄等症状,有过度性生活史的男性更易发生。
女子经少经闭或崩漏:肾阴不足,血海空虚,可致月经量少、闭经,若阴虚火旺,迫血妄行则可出现崩漏,育龄女性若生活不规律、情绪波动大等易出现此类月经异常。
肾阳虚症状
腰膝冷痛:肾阳不足,失却温煦,腰部受寒,出现腰膝冷痛,疼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老年人由于机体阳气渐衰,更易出现,女性在产后若保暖不当等也易引发肾阳虚腰膝冷痛。
畏寒肢冷:全身怕冷,四肢冰凉,是肾阳亏虚,机体失于温煦的突出表现,无论男女,体质较弱者在寒冷季节更易感觉明显,老年人阳气本虚,此症状相对常见。
精神萎靡:肾阳不足,脏腑功能减退,可出现精神不振、萎靡,对事物缺乏兴趣,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长期劳累、久病体虚者更易出现。
面色白:阳气不足,不能推动气血上荣于面,导致面色苍白无华,老年人若有慢性疾病耗伤阳气,可能出现此面色改变。
男子阳痿早泄:肾阳亏虚,宗筋失养,可出现阴茎勃起困难、早泄等性功能障碍,有过度性生活史、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男性较易出现。
女子宫寒不孕: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可出现宫寒,影响受孕,育龄女性若体质虚寒、生活环境寒冷等易出现宫寒不孕情况。
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出现小便量多、清澈,夜间排尿次数增多,老年人由于膀胱功能减退,此症状相对多见。
三、舌脉表现区别
肾阴虚舌脉
舌质:舌红少苔或无苔,反映阴液亏虚,虚热内生。
脉象:脉细数,即脉搏跳动快而弱,是阴虚有热的脉象表现。
肾阳虚舌脉
舌质:舌质淡胖,边有齿痕,体现阳气虚衰,水湿内停。
脉象:脉沉迟无力,沉脉表示病位在里,迟脉主寒,沉迟无力脉反映肾阳亏虚,机体阳气不足。
四、病因及易发人群差异
肾阴虚病因及易发人群
病因:多因久病伤肾,耗损肾阴;房劳过度,耗精伤阴;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损伤阴液等。
易发人群: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年轻人,由于熬夜耗伤阴液,过度劳累损伤正气,易出现肾阴虚;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阴自然衰退,若有慢性疾病消耗阴液等情况,也易发生肾阴虚;性生活不节制的男性或经量过多等的女性也较易出现肾阴虚。
肾阳虚病因及易发人群
病因:多由素体阳虚,年高肾亏;久病伤肾,累及肾阳;房劳过度,损伤肾阳等。
易发人群:体质虚寒的人群,本身阳气不足,更易出现肾阳虚;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阳渐衰,易发生肾阳虚;过度劳累、长期处于寒冷环境等的人群,也易损伤肾阳导致肾阳虚。
五、调理与应对原则
肾阴虚调理
饮食调理:可适当多食用滋阴补肾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桑葚、银耳、百合等,避免食用辛辣、温热、油炸等易伤阴的食物,年轻人若长期熬夜,可在饮食中增加上述滋阴食物摄入,中老年人有慢性疾病耗阴者也可通过饮食调理。
生活方式调整: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熬夜会进一步耗伤阴液,年轻人应养成良好作息习惯,中老年人也应保证规律睡眠;适度运动,可选择慢跑、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耗伤阴液。
中医调理: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滋阴补肾的中药,如六味地黄丸等,但需注意中老年人若有慢性疾病,使用中药需谨慎,应在医生辨证后合理应用。
肾阳虚调理
饮食调理:适当多食用温补肾阳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韭菜、核桃、桂圆等,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食物,体质虚寒人群在饮食中可增加此类食物,老年人若有肾阳虚表现也可通过饮食补充阳气。
生活方式调整:注意保暖,尤其是腰部、足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受寒,寒冷环境易加重肾阳虚,各年龄段人群都应注意;适度运动,可选择散步、八段锦等运动,促进阳气运行,但避免在寒冷、潮湿环境中运动过久。
中医调理: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温补肾阳的中药,如金匮肾气丸等,老年人使用中药时需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在医生辨证后合理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