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保守卧床时间受骨折类型、患者年龄、全身健康状况影响,卧床期间要注意体位管理和并发症预防,卧床后康复锻炼一般2-3周左右开始,包括腰部肌肉和四肢锻炼。单纯稳定性压缩性骨折保守卧床4-6周,不稳定性骨折等卧床8-12周甚至更久;青少年及青壮年卧床4-8周,老年人延长;健康状况良好者按常规,伴有基础疾病者综合考虑;卧床时仰卧位垫薄枕或侧卧位保持脊柱直线,定时翻身;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深呼吸咳嗽咳痰、拍背,预防深静脉血栓指导下肢肌肉锻炼,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康复锻炼2-3周后开始,五点支撑法锻炼腰部肌肉,四肢做屈伸、直腿抬高运动预防萎缩和促进循环。
一、腰椎骨折保守卧床时间的影响因素
(一)骨折类型
1.单纯压缩性骨折:如果是稳定性的单纯压缩性骨折,一般保守卧床时间相对较短,通常需要卧床4-6周左右。这是因为此类骨折相对稳定,骨折断端对周围组织的刺激较小,通过卧床休息能够较好地促进骨折部位的初步稳定和修复。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经过影像学评估为单纯稳定性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中,卧床6周左右后骨折部位的骨痂开始有一定程度的形成,骨折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2.不稳定性骨折:对于伴有椎体移位、附件骨折等情况的不稳定性腰椎骨折,保守卧床时间会相对延长,可能需要卧床8-12周甚至更久。因为不稳定性骨折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发生移位加重等情况,需要更长时间的卧床来保证骨折部位尽可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以利于骨折的愈合。
(二)患者年龄
1.青少年及青壮年:一般来说,青少年和青壮年身体修复能力较强,保守卧床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在4-8周左右,但具体还需根据骨折愈合的影像学情况来调整。例如,年轻患者的骨折部位血运较好,骨折愈合速度相对较快,所以卧床时间会相对短一些,但也需要定期进行X线或CT等检查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弱,保守卧床时间往往需要延长。可能需要卧床8-12周甚至更长时间。而且老年人长期卧床还容易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以在卧床期间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有研究显示,老年人腰椎骨折保守卧床期间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壮年,因此对于老年患者需要格外注意下肢的活动和血液循环情况。
(三)全身健康状况
1.健康状况良好者:如果患者全身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保守卧床时间相对可以按照常规的骨折类型相应时间进行。例如,没有糖尿病、心脏病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腰椎骨折保守卧床时,骨折愈合相对会更顺利,卧床时间可以参考单纯骨折类型的常规时间范围。
2.伴有基础疾病者:对于伴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保守卧床时间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基础疾病本身的控制情况。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骨折愈合,所以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适当延长卧床时间,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和骨折愈合情况;心脏病患者长期卧床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需要在保证心脏功能稳定的前提下安排卧床时间,可能需要根据心脏功能的评估适当调整卧床的时长和活动安排。
二、卧床期间的注意事项
(一)体位管理
1.正确的卧床体位:一般建议患者采取仰卧位,在腰部下方可以垫薄枕,保持腰椎的生理曲度,这样有助于骨折部位的稳定和恢复。对于侧卧位的患者,要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避免脊柱扭曲。例如,正确的仰卧位垫薄枕的姿势可以使腰椎处于轻度前凸的生理状态,减轻骨折部位的压力,促进骨折愈合。
2.定时翻身:无论是仰卧位还是侧卧位,都需要定时翻身,一般建议每2-3小时翻身一次。定时翻身可以预防压疮的发生,尤其是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压疮是常见的并发症。翻身时要注意保持患者的脊柱呈一条直线,避免扭曲。
(二)并发症预防
1.肺部感染预防: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定时拍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可以促进肺部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从下往上、从外往内进行拍背,每次拍背时间可以持续3-5分钟,每天可以进行3-4次。对于老年人等咳痰无力的患者,必要时可以进行吸痰等操作。
2.深静脉血栓预防: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比如踝关节的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的收缩舒张等。这些锻炼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每小时进行3-5分钟的下肢肌肉锻炼。对于高危患者,还可以考虑使用弹力袜等辅助措施。
3.泌尿系统感染预防:鼓励患者多饮水,一般每天饮水量要达到1500-2000ml左右,以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同时要保持会阴部清洁,定时更换尿袋等。
三、卧床后康复锻炼的开始时间及要点
(一)康复锻炼开始时间
一般在骨折后2-3周左右,可以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但具体开始时间需要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来决定,比如通过X线检查看到有少量骨痂形成后可以逐步开始。对于青少年及青壮年患者,开始时间可能相对早一些,而老年人可能需要稍晚开始,但也不能过晚,以免肌肉萎缩等情况加重。
(二)康复锻炼要点
1.腰部肌肉锻炼:可以进行五点支撑法等简单的腰部肌肉锻炼。五点支撑法是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2-3秒后缓慢放下,每次练习10-15次,每天练习3-4组。这种锻炼可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有助于维持腰椎的稳定性。
2.四肢锻炼:同时要进行四肢的活动锻炼,比如上肢的屈伸运动、下肢的直腿抬高运动等。直腿抬高运动可以在卧床时进行,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缓慢抬高,每次抬高到30-40度左右,坚持5-10秒后放下,每次练习10-15次,每天练习3-4组。四肢锻炼可以预防四肢肌肉萎缩,促进全身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