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与髋关节骨关节炎的区别
股骨头坏死因血供受损致骨细胞死亡、结构改变塌陷,与创伤、激素等因素相关,表现为髋关节痛、活动受限等,影像学有相应表现,诊断结合病史等,早期保守晚期手术;髋关节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变等慢性疾病,与年龄等因素有关,表现为髋关节痛、僵硬等,影像学有特征,诊断依年龄等,早期保守晚期手术。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1.股骨头坏死
是由于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导致骨髓成分及骨细胞死亡,继而引发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引起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创伤(如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使用糖皮质激素、酗酒、减压病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会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使骨细胞缺血坏死。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在青壮年中相对多见,与外伤史密切相关;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群以及酗酒者较为常见,性别上无明显严格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发病风险不同,酗酒者男性相对更易患病。
例如,长期酗酒导致体内脂代谢紊乱,脂肪栓塞股骨头血管,影响血供,进而引发股骨头坏死。
2.髋关节骨关节炎
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和关节间隙变窄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年龄增长、肥胖、创伤、关节过度使用、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增加,关节软骨逐渐磨损退变,加上其他因素导致关节力学结构改变,使得关节软骨破坏、骨质增生,引起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相对男性可能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发病风险有所增加,肥胖人群由于关节承受压力增大,更容易发生髋关节骨关节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频繁剧烈运动的人群关节过度使用,也易患髋关节骨关节炎。
比如,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群髋关节长期承受较大压力,易引发髋关节骨关节炎。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股骨头坏死
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常表现为腹股沟区隐痛、钝痛,可放射至臀部或膝关节,休息后可稍缓解,活动后加重。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髋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外展、内旋活动受限明显,后期可出现跛行、下肢短缩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股骨头坏死(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如Legg-Calvé-Perthes病)多表现为髋关节疼痛、跛行,患侧下肢缩短,活动时疼痛加剧。
例如,儿童Legg-Calvé-Perthes病患儿往往因为髋关节疼痛而不敢正常行走,出现跛行。
髋关节骨关节炎
主要症状为髋关节疼痛,初期为轻微钝痛,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呈持续性,活动时加重,可伴有髋关节僵硬,尤其是晨起时明显,活动后可稍缓解,但活动过多又会加重。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如屈曲挛缩、内收畸形等,导致行走困难。中老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女性绝经后发病可能更易出现症状加重,肥胖患者髋关节疼痛症状往往更明显。
比如,老年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晨起时髋关节僵硬,需要缓慢活动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行走,但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又会加重。
2.体征表现
股骨头坏死
早期髋关节局部压痛,4字试验阳性,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晚期可出现患肢肌肉萎缩,Thomas征阳性等。儿童股骨头坏死查体可见患侧髋关节外展、内旋活动受限,Trendelenburg征阳性(患侧单腿站立时,对侧骨盆下垂)。
例如,儿童股骨头坏死患儿4字试验检查时,患侧髋关节不能正常屈曲外展。
髋关节骨关节炎
查体可发现髋关节压痛,关节活动时可闻及摩擦音(骨擦音),晚期可见关节畸形,如髋关节内收、屈曲畸形等,Thomas征可呈阳性,浮髌试验一般阴性。肥胖患者由于关节周围脂肪组织影响,查体可能会有一定干扰,但仍可发现髋关节活动受限等表现。
比如,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在活动髋关节时可听到明显的摩擦声。
三、影像学表现
1.股骨头坏死
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股骨头密度不均、囊性变、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等表现。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股骨头内部结构,早期可发现骨小梁模糊、囊性变等,中期可见股骨头皮质不连续、塌陷,晚期可见股骨头变形、关节间隙变窄等。
MRI检查:是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敏感方法,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可出现双线征等特异性表现,能更早发现骨髓水肿、缺血坏死等改变。不同年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基本遵循上述规律,但儿童股骨头坏死在MRI上有其特定的分期表现,如初期为骨髓水肿,进展期可见股骨头骨骺信号改变等。
例如,MRI检查在股骨头坏死早期就能发现异常信号,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2.髋关节骨关节炎
X线检查:早期可见关节间隙轻度变窄,软骨下骨硬化,随着病情进展,关节间隙进行性变窄,软骨下骨囊性变,边缘骨赘形成,晚期可见关节严重畸形,如髋关节半脱位等。
CT检查:可更清晰显示骨赘形成、软骨下骨囊性变等情况,能更准确评估关节结构改变。
MRI检查:早期可发现关节软骨变薄、剥脱,关节周围骨髓水肿等表现,对于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但不如股骨头坏死的MRI表现具有特异性。不同年龄患者的X线和CT表现主要是随着年龄增长,关节退变表现更加明显,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变化可能会加速关节软骨退变,肥胖患者关节间隙变窄等退变表现可能更早出现。
比如,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X线可见明显的关节间隙变窄和骨赘形成。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股骨头坏死:结合患者病史(如创伤、糖皮质激素使用、酗酒等)、临床表现(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以及影像学检查(X线、CT、MRI)进行诊断。例如,有长期酗酒史,出现腹股沟区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MRI检查显示股骨头有典型的缺血坏死信号改变,即可诊断为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骨关节炎:根据患者年龄、临床表现(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以及X线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等改变进行诊断。如中老年患者,髋关节疼痛,X线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可诊断为髋关节骨关节炎。
2.鉴别诊断
股骨头坏死与髋关节结核:髋关节结核多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等,疼痛较剧烈,影像学检查可见髋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破坏,且有结核特异性表现,如骨质破坏多呈囊性,边界不清等,而股骨头坏死一般无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影像学表现有其自身特点。
髋关节骨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多为对称性多关节受累,除了髋关节外,其他小关节也常受累,实验室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等,影像学早期可见关节周围骨质疏松,晚期出现关节畸形等,与髋关节骨关节炎的单侧发病、非对称性表现不同。
五、治疗原则
1.股骨头坏死
早期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避免负重、使用拐杖等减轻股骨头压力,药物治疗(如抗凝、扩血管等药物,但需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及物理治疗等。对于晚期股骨头坏死,多需要手术治疗,如股骨头髓芯减压术、髋关节置换术等。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方案有所不同,儿童股骨头坏死多采取保守治疗为主,如限制活动、支具固定等,因为儿童骨骼仍在发育,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青壮年股骨头坏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早期可尝试保髋手术,晚期则考虑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可考虑髋关节置换术。
例如,儿童股骨头坏死一般先采取保守的支具固定等治疗方法,观察病情变化。
2.髋关节骨关节炎
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减轻体重、物理治疗(如热敷、理疗等)、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等)。对于晚期髋关节骨关节炎,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髋关节置换术。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耐受性可能较差,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女性患者在绝经后可能更需要注意关节保护,肥胖患者则需要重点关注减轻体重以减轻关节负担。
比如,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首先建议减轻体重,以减少髋关节的压力,延缓病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