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治愈后可能留下10mm肺结节,多为炎症后遗留的瘢痕性病变,需通过随访排除恶性可能。
肺部感染(如细菌性肺炎、肺结核、真菌感染)在治愈过程中,局部炎症反应可能刺激肺组织修复,形成肉芽肿、纤维化或钙化结节。若感染范围较大或修复过程过度,可能遗留直径达10mm的肺结节,这类结节通常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如完全钙化或全实性),且长期稳定无变化。
需注意,少数感染可能掩盖早期肺癌,或炎症本身诱发癌变(如肺结核与肺癌共存)。因此,感染治愈后若发现10mm结节,需结合CT特征判断。若结节呈“爆米花样”钙化(典型错构瘤表现)或完全钙化,多为良性;若边缘不规则、有空泡或血管集束征,需警惕恶性,建议3-6个月后复查CT,观察结节是否增大或密度改变,必要时通过穿刺活检明确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