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如细菌性肺炎、肺结核、真菌感染等)在治愈过程中,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肺组织损伤。若修复过程中出现纤维化增生、肉芽肿形成或钙盐沉积,可能遗留孤立性结节,部分肺结节直径可达10mm。例如,肺结核治愈后,约10%-20%的患者会留下钙化或纤维化结节;细菌性肺炎治愈后,少数患者也可能因局部瘢痕收缩形成结节。
此外,感染未完全清除时,病原体(如真菌球)可能持续刺激肺组织,形成炎性假瘤或脓肿样结节,直径也可能达到10mm。不过,这类肺结节通常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如钙化、空洞或“卫星灶”),可与恶性肿瘤区分。
肺部感染治愈后若发现10mm肺结节,需结合感染史、结节形态(如边缘是否光滑、密度是否均匀)及动态变化综合评估。若肺结节持续增大或形态可疑,应通过增强CT、穿刺活检或手术明确性质,避免漏诊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