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真菌感染可能形成6mm肺结节,需结合感染类型与病程综合判断。

肺部真菌感染(如曲霉菌、隐球菌、念珠菌等)在病程中可能因真菌孢子繁殖、局部炎症反应或肉芽肿形成,导致肺部出现结节样病变,直径6mm的肺结节是常见表现之一。这类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因真菌种类而异,曲霉菌感染可能形成“晕轮征”(结节周围磨玻璃影)或“空气新月征”(空洞与菌球分离),隐球菌感染则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孤立性结节,类似肿瘤性病变。
不过,并非所有6mm肺结节都与真菌感染相关。若患者无免疫抑制(如长期使用激素、艾滋病)、无接触真菌环境史(如鸽粪、霉变物质),且肺结节形态规则、密度均匀,则需排查其他病因(如结核、肿瘤或陈旧性炎症)。
发现6mm肺结节后,若怀疑真菌感染,应完善真菌血清学检测(如G试验、GM试验)、痰或肺泡灌洗液培养,必要时行穿刺活检。确诊后需针对性抗真菌治疗,并定期复查CT观察结节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