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确实存在演变为肺癌的潜在风险,但演变概率因结节的具体情况而异。
肺结节的形成原因复杂,从病理角度,部分良性结节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有可能发生细胞异变,逐渐向恶性转化。一方面,结节的病理类型是关键因素,磨玻璃样结节,特别是混合磨玻璃结节,相较于实性结节,恶变可能性更高。这是因为磨玻璃结节可能提示肺泡上皮细胞出现不典型增生,随着病情进展,这种不典型增生可能突破基底膜,发展为原位癌、浸润癌。
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与个体内在因素共同影响结节演变。长期暴露于吸烟环境、空气污染、职业性致癌物质,以及自身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慢性肺部炎症等情况,都可能加速结节恶变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肺结节存在恶变可能,只要通过科学的随访监测,如根据结节大小和风险程度制定3-12个月不等的复查周期,一旦发现结节出现体积增大、密度改变、边缘形态恶化等变化,及时进行活检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多数情况下可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发展为严重的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