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mm肺结节在CT上的表现是判断其良恶性的重要依据,需结合形态与边缘特征、密度类型、内部结构细节、周围结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1.形态与边缘特征
良性肺结节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清晰(如炎性肉芽肿);恶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分叶状、浅分叶或毛刺征(肿瘤细胞向周围浸润生长),边缘不规则且模糊。
2.密度类型
纯磨玻璃肺结节(pGGN)密度均匀,似云雾状,可能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或原位腺癌(早期肺癌)。
部分实性肺结节含磨玻璃和实性成分,恶性风险最高(如微浸润腺癌),需重点监测实性部分占比变化。
实性肺结节密度均匀且完全遮盖肺组织,多为良性(如结核球),但少数实性肺结节也可能是转移瘤或浸润性癌。
3.内部结构细节
恶性肺结节可能含空泡征(小气泡样低密度区)、血管集束征(血管向肺结节聚集)或胸膜牵拉征(肺结节与胸膜间线状影),提示肿瘤侵袭性。
4.周围结构影响
若肺结节压迫支气管导致管腔狭窄,或引起邻近肺组织肺不张、阻塞性肺炎,需警惕恶性可能。
CT解读需由专业放射科医生完成,患者切勿自行对比影像“对号入座”,避免因非专业判断引发焦虑或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