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mm肺结节复查需通过多维度检查评估结节稳定性、性质变化及潜在风险,核心项目包括胸部薄层CT、肿瘤标志物检测、增强CT或PET-CT、肺功能检查等。
1.胸部薄层CT(首选)
采用1mm层厚扫描,清晰显示结节大小、密度、边缘(如分叶、毛刺)、内部结构(如空泡、钙化)及与血管/胸膜的关系。对比前次影像,若肺结节增大(直径增加≥2mm)或出现恶性征象,需进一步干预。
2.肿瘤标志物检测
针对肺癌高危肺结节,复查时检测血清CEA(癌胚抗原)、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指标。若指标持续升高或突破正常范围,提示肿瘤活性增强,需结合影像综合判断。
3.增强CT或PET-CT(必要时)
若肺结节密度不均、怀疑恶性或需排除转移,可进行增强CT观察血流供应(恶性肺结节多明显强化);PET-CT通过代谢活性(SUV值)鉴别良恶性,尤其适用于深部或难以穿刺的肺结节。
4.肺功能检查(术后患者)
若肺结节因手术部分切除肺组织,复查时需评估肺通气及换气功能,指导后续康复或运动耐受。
复查尽量选择同一医院、同一设备,并携带历次影像资料,以便医生精准对比;若复查间隔期间出现新发症状(如咳嗽、痰血),需立即就诊,勿等待常规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