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为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
1.中药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核心。肝胃气滞证患者常用柴胡疏肝散等方剂,药物包含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芎等,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脾胃湿热证常用连朴饮等加减,药物有黄连、厚朴、石菖蒲、半夏等,可清热化湿、理气和中。脾胃虚寒证可选用黄芪建中汤,药物含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等,能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2.针灸治疗
选穴常根据不同证型和症状进行。常用穴位有中脘、足三里、内关、胃俞等。中脘为胃之募穴,足三里是胃经合穴,二者相配可调节胃气;内关能宽胸理气、和胃降逆;胃俞为胃的背俞穴,可和胃止痛。根据辨证,还可随证配穴,如肝胃气滞加期门、太冲;脾胃虚寒加脾俞、关元等。艾灸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常用穴位有中脘、神阙、足三里等。艾灸可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增强脾胃阳气。可选用艾条温和灸或隔姜灸,每次每穴灸10-15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
3.推拿按摩
患者仰卧,医者用手掌在患者腹部以顺时针方向进行环形按摩,手法轻柔,每次10-15分钟。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运化功能。穴位按摩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用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个穴位按压1-2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