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肱骨骨折的治疗需根据骨折部位(近端、中段、远端)、移位程度及患者年龄综合制定方案,包括手法复位与外固定、手术复位与内固定、康复锻炼、药物辅助治疗等。

1.手法复位与外固定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稳定骨折。医生通过手法牵引矫正移位,复位后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于功能位(屈肘90°),固定时间约4-6周,期间定期X线复查,确保骨折对位良好。
2.手术复位与内固定
骨折移位明显、粉碎性骨折或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时需手术。常用钢板螺钉(适合中段骨折)、髓内钉(适合长骨干骨折)固定,确保骨折端稳定;术后无需长期外固定,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关节僵硬风险。
3.康复锻炼
固定期间需活动手指、腕关节,预防肿胀与肌肉萎缩;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肘关节屈伸、肩关节旋转训练,从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锻炼,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再骨折,通常3-6个月恢复正常活动。
4.药物辅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缓解疼痛;老年患者或骨质疏松者,需补充钙剂(如碳酸钙)和维生素D,促进骨折愈合。
治疗期间若出现手指麻木、苍白、剧烈疼痛,可能是固定过紧压迫血管神经,需立即就医调整;术后避免过早提重物,遵医嘱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防内固定松动或骨折不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