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和胃溃疡的差别为定义、症状表现、病因。
1.定义
胃炎指胃黏膜的炎症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胃溃疡是胃黏膜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下,防御失衡,消化自身黏膜,形成的局部炎性缺损,属于消化性溃疡的一种。
2.症状表现
1.疼痛特点
急性胃炎起病较急,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剧痛,疼痛一般没有明显规律,可在进食后或空腹时发作。慢性胃炎的疼痛通常较为轻微,多为间歇性钝痛、饱胀不适或消化不良样疼痛,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疼痛症状,仅表现为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胃溃疡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多在进食后半小时至1小时出现,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等,疼痛一般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次进食后又重复出现,呈现进食疼痛缓解的规律。
3.病因差异
急性胃炎常见病因包括应激因素,如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等;药物因素,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酒精刺激;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此外,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十二指肠胃反流、自身免疫因素以及年龄因素等也可导致慢性胃炎。老年人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