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饮食调理。
1.中药治疗
根据不同的证型用药。脾胃虚弱型,常见症状有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后胀满等,可选用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中药;肝胃不和型,表现为胃脘胀痛、痛连两胁、情绪变化时症状加重,治疗多以疏肝和胃为主;胃阴不足型,症状有胃脘隐隐灼痛、口燥咽干等,用药着重滋养胃阴。
2.针灸治疗
体针选取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中脘为胃之募穴,能和胃健脾、通降腑气;内关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穴位的加减和手法的操作。艾灸常用穴位有神阙、关元、脾俞、胃俞等。神阙穴通过艾灸可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关元能培元固本、补益下焦;脾俞和胃俞分别是脾脏和胃腑之气输注之处,艾灸可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
3.推拿按摩
腹部按摩时患者仰卧位,医生用手掌在患者腹部以顺时针方向进行环形按摩,力度适中,每次按摩10-15分钟,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除了上述针灸的穴位外,还可按摩梁丘、公孙等穴位。梁丘是胃经的郄穴,能理气和胃、通经活络;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可调理脾胃、理气止痛。
4.饮食调理
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做到少食多餐,减轻胃部负担。日常可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软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冰淇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