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如按突出程度分类、按突出部位分类、按病理分期分类等。
1.按突出程度分类
膨出型是纤维环部分破裂,表层完整,髓核因压力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这一类型通常症状较轻,经过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突出型是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但后纵韧带仍然完整,此型临床症状明显,常需综合治疗。脱出型是髓核穿破后纵韧带,进入椎管,但其根部仍在椎间隙内,症状较为严重,保守治疗效果可能不佳,常需手术治疗。游离型是髓核完全脱离椎间盘,在椎管内可自由移动,常引起严重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压迫症状,多需尽快手术。
2.按突出部位分类
根据突出部位与受累神经的关系,可分为中央型、旁中央型、外侧型和极外侧型。中央型突出主要压迫马尾神经,可引起会阴部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旁中央型突出常压迫一侧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出现单侧下肢症状及会阴部不适。外侧型突出主要压迫神经根,导致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极外侧型突出较为少见,压迫椎间孔处的神经根,症状与外侧型相似,但定位可能更明确。
3.按病理分期分类
急性期是椎间盘突出后,局部发生急性炎症反应,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出现剧烈疼痛和明显功能障碍。此期应以减轻炎症、缓解疼痛为主。缓解期炎症逐渐消退,疼痛减轻,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此期可进行康复训练,增强腰背肌力量。恢复期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仍需注意预防复发,继续加强腰背肌锻炼,改善不良生活习惯。